搜索
 

玉溪这一年(七)绿色生态走廊见雏形

2020年09月21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1/28

2013年,我市全面实施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曾经屡见不鲜的公路破损、道路两侧乱搭乱建、占道经营、脏乱差等现象发生了根本性改观,公路沿线绿色生态走廊初见雏形,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路域环境整治使玉溪的城市形象得以提升,招商引资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为推动“生态立市”战略、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刺桐关环境大变样

道路干净,路旁新植树木已显露生机;服务区里,颇具滇中民族特色的建筑引人注目。汽车一进入刺桐关,优美的道路环境就让老家在玉溪、目前供职昆明某大学的小周愉悦。仅一年不到的时间,小周记忆里的玉溪北大门就彻底变了样。

这里是玉溪著名菜肴麻辣鸡的诞生地。刺桐关麻辣鸡虽是一道名菜,但在小周记忆中,餐馆周边临违建筑杂乱无章,周边都是停车吃饭、加水的大车,车辆一启动,灰尘漫天飞,就餐环境实在让人堪忧。

“刺桐关作为玉溪的北大门,实际上早已是玉溪的一道城市窗口,窗口形象如何,影响着人们对玉溪这座城市的基本观感。随着昆玉文化旅游带的打造及昆玉一体化的推进,这一窗口作用显得更为突出,玉溪北大门早就该整治了。”老家就在刺桐关的小周告诉记者。

“现在一进刺桐关,满眼青山绿树,环境整洁,这才是宜居生态城市应有的感觉。”小周说。

改变的不仅仅是玉溪北大门。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人们发现玉溪主要过境公路及通往中心城区主干道的脏、乱、差现象都得到了根本改变,道路两旁临违建筑拆除了,新种下了绿化树木。通往各县区及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也进行了综合整治,拆除了临违建筑,种上了各具特色的景观苗木。所有努力,都是为打造更为安全舒适的路域环境,让游客在赏心悦目的绿色生态走廓中,走进生态玉溪。

路域环境整治显成效

一年前,饱受诟病的不仅仅是玉溪的北大门,作为玉溪的南大门——通海县路域环境同样面临脏、乱、差的局面。对此,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一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为目的的道路交通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力打造具有现代都市气息的宜居城市。2013年8月1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提出,启动全市“清门户、除垃圾、保畅通、还路权、美家园”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明确指出在巩固昆玉高速红塔区段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按属地落实责任,拉开全市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两旁6—20米范围内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序幕,并明确要求在2014年7月底以前全面完成生态走廊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谋划下,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推进。记者日前行走城区及多个县区干道后发现,现在市内主干道路路容路貌良好,路域环境整洁、美观,道路两旁绿化美化显成效,各县区主要公路旁基本看不到未实施任何绿化的荒山、荒坡,道路旁各种景观树木开始焕发生机。其中,玉通、江通公路等部分路面破损严重且饱受市民诟病的路段得以全面修复,变成了崭新的沥青路面;道路中央分隔带实施了有效整合,通行状况明显改善,出行舒适度有了提高。澄江对于危险路段的治理也有显著成效,对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增设了提示,对江川通往澄江位于尖山垭口下坡的大急弯进行了改造,提高了道路安全性。

生态走廊初现雏形

除了出行更加安全、畅通外,各县区还结合当地情况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走廊,推动玉溪向生态城市目标迈进。按照昆磨、玉江、玉通、易峨高4条高等级公路生态屏障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共种植美洲黑杨近14万株,绿化面积1107亩,构筑起了全长59公里的高等级公路绿化带。其中,华宁县从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推进美丽华宁建设的需要出发,计划投入1.95亿元,改扩建县城南过境路,道路路面控制宽度55米,其中景观绿化带18米,同时配套完成电网、通信、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沿线商铺统一设计为青砖青瓦,现已完成工程投资9000万元,整个工程将于今年6月30日前完工,届时将是绿树成荫、靓丽整洁的宽敞大道。易门县结合创建卫生城市的有利时机,投资7844万元实施易峨高公路县城过境段3600米街区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完成雨水管网建设6000米、污水管网建设4200米,铺设青石板人行道约70000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2000株,新增绿化面积约70000平方米。新平县结合当地旅游需要及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4125万元资金整治公路路域环境,在大新公路、新三公路沿线等主干道种植樱花10528株,并以招商引资方式在新三公路新建水果交易市场,满足当地农户经营水果及土特产的需求。澄江县多渠道筹资2400万元,从路面修复和景观提升改造两大工程入手,对澄川二级公路广龙至象鼻山段8.77公里路面进行大修,对沿线绿化隔离带、交叉路口节点、北侧20米湿地等3处进行景观改造,打造出一条名副其实的生态路、景观路和示范路。通海县投资1650万元,对全县3条主干道进行灯距为50米的路灯安装,共安装太阳能风能LED灯893套,使道路夜间通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江川县实施翠大线二级公路中心隔离设施项目,安装铁护栏3.2公里、混凝土隔离设施22.5公里,具有分隔交通流、防撞和警示、导向功能。

截至目前,玉溪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大量基本工作已经完成,将重点着手于道路绿化美化工作。玉溪市路政支队支队长陈红兵介绍,2013年以来全市集中开展违章建筑清除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689宗34.91万平方米、清理垃圾2.94万吨、清除非公路标识1357块、变更公路指示标牌495块、治理泼洒漏车辆3197起,有效净化了路域环境,提升了行车质量,减少了安全隐患。各县区累计投资2.01亿元,修复破损路面544.34万平方米、栽植补植树木334.68万株,提高了公路沿线的生态质量,优化了行车环境。

绿色成为玉溪主色调

在此次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结合“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将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融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新玉溪”、“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工作中,让绿色成为玉溪主色调,使全市各条道路成为景观大道,让游客在赏心悦目的风景中走进生态玉溪。

玉溪坐拥抚仙湖、哀牢山、红河谷等重要旅游资源,各县区在通往各景区的旅游道路打造上更是不遗余力。临近春节,记者在抚仙湖环湖公路、北岸环湖公路上看到,路域环境整治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这段紧邻已初见雏形的抚仙湖北岸万亩生态湿地的道路作为玉溪主要景区道路之一,除需要美化之外,正在进行的改造还将对抚仙湖保护起着积极作用。”澄江县公路段段长李江涛告诉记者,目前该路段正在进行路面加高及道路两侧下水道的取消,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下雨时雨水先通过道路两旁的花坛、树木首先吸收,然后再进入紧邻湿地的调蓄大沟沉淀、净化,再流入湿地,通过层层净化后才流入抚仙湖,对于抚仙湖保护来说,无异于再构筑起一道生态屏障。同时道路两侧的冬樱花、蓝花楹等树木也将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

而在新平县,道路的绿化美化更具特色。县交通局副局长杨飞虎告诉记者,除大新公路上增种樱花、叶子花、打造一条樱花大道外,还将结合新平立体气候特点,在热区种植木棉花、凤凰木这样有热带特色的树种。在通往万亩樱花景区的磨盘山道路两旁则种满樱花,而在海拔较高处则选择藏柏、美洲黑杨等树种,大力推行景观树种在景区道路全覆盖。去年年底,新平县还引入了新景观树种——胜黄豆,该树种花期在三四月份,远看神似樱花,但是有着长达一个月的花期。

“玉溪坐拥抚仙湖、哀牢山、红河谷等重要旅游资源,现在,通往这些景区的道路本身也成了一道靓丽风景,使游客在路上就能感受到生态玉溪的魅力,这对于玉溪旅游的提档升级有着重要意义。”在昆明从事文化旅游项目包装的陈先生告诉记者。

在全面整治路域环境的同时,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交通基础建设工作为重点,通过改革投融资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启动实施晋江、晋红、呈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努力形成要素资源化配置、基础设施衔接配套、公共服务均等共享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随着晋江、晋红、呈澄高速公路建设启动,加上原有的昆玉高速公路,将构筑起昆明、玉溪“一小时经济圈”,玉溪在滇中城市经济圈内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凸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