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澄江细化一百零三项工作保护好抚仙湖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日报 2017/06/08

如何把省委书记陈豪在玉溪调研时对抚仙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三个进一步”的要求以及市委对澄江工作的安排部署落到实处?日前,澄江县进一步深化研究、理清思路,梳理出103项工作任务,并围绕各项任务分工,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关键和要害,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确保把总体要求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实际成效当中。

方案明确了澄江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并提出要坚决打赢抚仙湖保护治理、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攻坚战”,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抚仙湖的保护是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县的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就是围绕抚仙湖保护而开展,抚仙湖保持不了Ⅰ类水质,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将是‘零’。”在澄江县委书记李朝伟看来,保护好抚仙湖需要不断投入,要让周边群众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跨越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跨越发展。他向记者介绍,当前,澄江正在开展的工作就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实施沿湖2.8万人搬迁安置,转变沿湖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有效截污治污,转变产业结构、实现高水平的发展;坚持“优一精二强三”产业发展思路,调整抚仙湖周边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既解决产业污染问题,又实现群众增收,更为抚仙湖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澄江县提出,要坚决打赢以抚仙湖保护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保“保卫战”,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赢以“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阵地战”,实现城乡美、环境优、百姓富;坚决打赢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突围战”,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绿色发展。

要保住绿水青山,首先就要全面推行河长责任制,确保抚仙湖103条河流河长责任制全覆盖,县、镇、村三级河段长全覆盖。其次,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源头减排、面源防治、清水入湖、生态修复、综合监管5大类工程45个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项目建设,加快抚仙湖周边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启动10万亩的径流区植被恢复项目及湖滨缓冲带建设,加快推进15万亩的高效节水减排工程,全面加强抚仙湖流域生态修复;全面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三线一单”要求,严格控制“四条红线”,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营造可亲近的绿化空间,全面构建生态屏障。同时,要严格控源、彻底截污治污,持续推进“四退三还”,三年内完成沿湖2.8万人的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年内完成抚仙湖一级保护区企事业单位的拆迁退出工作。要抓紧实施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项目,全面推进治污截污工作,实现流域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零排放。加大环境执法管理力度,加强项目监管力度,坚持和完善准入退出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依法治湖。此外,要加快推进理顺抚仙湖保护的体制机制工作,加强抚仙湖保护宣传,为抚仙湖保护营造良好的氛围。

要围绕打造“生命健康城”和“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国际化旅游会展城市”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做优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快推进城市规划建设,逐步完善抚仙湖周边会议会展功能,加快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质扩容、重点街区风貌改造项目建设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文化馆、图书馆、市民服务中心、音乐厅及体育运动公园项目建设。要以“5镇11村”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抚仙湖周边城镇规划及特色小镇村建设,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小镇。要抓好“五网”为核心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三环六联多辐射”的综合交通体系,提升全域旅游环境和交通服务配套水平。要全面规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整治城市乱象,制定民房建设管理规定,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启动沿湖村庄风貌改造、主干道路沿线及村庄风貌改造及美化,完成道路沿线标识标牌规划和完善工作,加快县城和抚仙湖沿岸景区及重要节点的灯光亮化工程和仙湖时光栈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人居环境。

要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用好绿色优势,打好生态品牌,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点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科教康体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开展县域创新创业,结合澄江实际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将“生态+”“旅游+”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集中力量打造“高原深蓝湖区、地球生命起源、古滇文化印迹”三张名片,构建“一核两翼四区多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不断创新与优质旅游资源相匹配、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旅游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把澄江建设成为数字时代旅游文化发展的先进地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在加快发展以科教康体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方面,着力将澄江化石地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古生物科考、科普、科研基地,积极争取省级重点中学与澄江合作办学,加强与中山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构建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在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光现代农业方面,在抚仙湖径流区坝区大力发展以蓝莓、生态荷藕、景观苗木等观光农业为功能导向的生态农业区,山区大力发展以核桃、大樱桃、优质生态中药材等休闲农业为功能导向的林果药种植区,在抚仙湖径流区外发展以抗浪鱼等特色农业为功能导向的水产养殖区,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做强农业观光体验、健康养生、商务会议、运动休闲4类庄园品牌,推进农业与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从生产向生态生活、从物质向精神文化功能拓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