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山绿空气更清新
生态文明建设让玉溪人民更幸福
“市民呼吁在五脑山修建登山游道,喊了十多年,现在终于修好了!”“咱们中心城区也有爬山绿道了,市委、市政府可真是为市民做了件大好事!”……今年5月,中心城区东近面山绿化工程刚刚完工,很多玉溪人就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起了登山健身看风景的图片文字,一致称赞这项兼顾生态景观修复和城市休闲公益设施建设的工程是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民生工程。
中心城区东近面山绿化只是今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亮点。随着美丽玉溪建设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市在湖泊保护治理、城乡生态环境整治、森林玉溪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水清了、山绿了、空气清新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在人居环境的日益优化中提升。
千方百计保住“高原明珠”
玉溪拥有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颗“高原明珠”。如何保护治理“三湖”生态环境成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对生态文明建设,市委、市政府前所未有地重视。市委书记张祖林频频对抚仙湖保护工作进行调研,全力推动北岸万亩湿地建设、入湖河道整治及截污治污工程、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等项目,从实实在在的项目着手,“一个钉子一个眼”地推进抚仙湖保护治理;市委副书记、市长饶南湖通过随机调研,在抚仙湖径流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山植被恢复,督促抓好抚仙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实施……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理念,我市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湖泊保护治理思路政策,对通海、江川、澄江、华宁沿湖4县制定实施生态建设目标任务考核办法,强化生态资产和生态指标考核,推进“三湖”周边转型发展。同时,全面落实省政府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沿湖截流断污水、面山绿化增植被、河道湿地流清水、人口外迁扩新城、依法治湖严监管”等举措,制定实施“13530”工程(稳定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3年时间实施5大类30个项目工程建设),全力打好抚仙湖保护治理攻坚战。
此外,成立试验区产业督导协调组、“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督导组,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建立试验区项目审查制度,设立项目保证金和抚仙湖保护治理专项资金,全面统筹抚仙湖保护与开发,深入开展核心区项目清理,大幅度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抚仙湖—星云湖试验区旅游开发项目数量同比减少48%、规划用地规模减少59%,开发的强度、节奏和规模得到全面控制;完善了“三湖”、东风水库、飞井海主要河道河长责任制,42名市级领导担任河长,形成了条条河道有人管、段段河道有人护的工作格局。
截至5月底,“三湖”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项目完工26项,在建30项,开展前期工作9项,完成投资19.6亿元。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已基本完成一期大河口片区、马房村片区631亩湿地建设并向广大群众开放,安置点建设工作快速推进。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加快推进,6月27日输水隧洞正式打通,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
而更让人振奋的是,经多方努力,抚仙湖已通过竞争立项顺利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生态良好湖泊名录,成功争取到来自中央和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空前力度的支持,抚仙湖保护治理进入新里程。
此时,星云湖、杞麓湖的保护治理也在同步推进:星云湖退田还湖及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基本完工,全长38.9公里环湖路以下的所有农田全部退出,共恢复湖滨带4661亩,种植各类乔木32万株,形成一个闭环式的大型带状湿地公园,为星云湖构筑起了生态屏障;在考虑杞麓湖局部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同时,统筹解决湖泊缺水困扰,调整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建设规划,使工程既满足通海县城生活用水需求又解决杞麓湖的生态用水需要,让杞麓湖重现生机。
营造更佳人居环境
“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这诗一般的语言是中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如何做到这一点,让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结伴而行?玉溪通过实施中心城区面山绿化、城乡环境整治、路域环境专项整治和道路绿化等工程回答了这个问题。
去年底,中心城区东近面山绿化工程动工建设,今年4月30日,主体工程完成。工程概算投资2.5亿元,绿化造林面积1734.8亩,分五脑山片区、高龙潭片区和植物园三个片区,共栽植乔木3.8万余株、草坪8000平方米。作为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生态建设项目,这个集休闲、康体、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森林公园不仅可以美化、绿化面山景观,实现“山在城中、城在山间”的效果,而且对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仅中心城区变得越来越美,各县区也在积极行动,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下大力气狠抓城乡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重要交通沿线、“三湖”周边、城镇面山和村庄周边绿化造林工程。
一方面,针对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依法实施拆临拆违,启动中心城区和县城主要街道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商业化提升工程,整治重要街区26条48公里,拆除临违建筑2.1万块215万平方米。另一方面,通过路域环境专项整治等工作,在主要交通干道种植绿化树木262万株,其中,昆磨高速玉溪段、玉江公路、研和至通海公路、抚仙湖环湖公路、江华公路、易安公路、澄川公路7条重点公路两侧完成造林1万余亩193万余株。同时,启动实施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推进重点公路沿线、“三湖”周边村容村貌整治,整合涉农资金开展27个试点村特色民居建设,建设绿化型、美化型和经济型生态文明村庄,形成“村在林中、房在树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乡村森林生态景观。
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绿化造林41.37万亩2182.16万株,完成计划种植面积的105.6%、完成计划种植株数的103.9%。到2015年,全市计划新增植树4337.59万株,造林面积85.98万亩,森林覆盖率新增2个百分点,森林总蓄积量达到5000万立方米以上,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达450亿元以上。
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市委、市政府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区空气质量下降问题,分析原因,加大节能减污减排力度,列出整改企业名单,明确整改时限,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建筑工地、重点路段散体物料运输管理,原则上禁止750千克以上的货运机动车进入中心城区,以减少扬尘污染。
通过山、水、林、田、湖、气的综合治理,玉溪人守住了绿水青山、留住了蓝天白云,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愈发坚定有力。(记者 赵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