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水上菜园”欲为星云湖“减肥”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7/07

杨涛志察看水中空心菜生长情况

入湖河水经空心菜吸收15至20天后,水溶性氮、磷含量由平均12.41、0.39降至0.51、0.075,氮、磷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至Ⅲ类标准

上天给了江川县一个星云湖,但这湖泊却变成了一口大锅,烹出了一锅任谁也吃不了的“绿豆汤”。星云湖的污染,根源就在于湖水太“肥”,专业的说法叫富营养化,氮、磷严重超标。能不能将湖水中过剩的氮和磷减少,成了湖泊治理的关键难题。

目前,星云湖近岸大量水域长满了水葫芦。作为一种水生植物,水葫芦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然而,进入秋冬季后,随着水葫芦进入休眠期,其躯干腐化,变成垃圾,生长过程中所吸附的各种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回水里。通常,环保部门采用人工打捞的方法来避免这种二次污染的发生。由于水葫芦面积过大,加上许多地方水太深,所以人工打捞十分困难。

能不能找到一种作物,既能吸收过剩的氮和磷,又不对湖水造成二次污染,江川县两位自幼长于星云湖畔的人,一位成功的生意人、一位成果卓著的农业科技人走到了一起。2009年,他们采用水上漂浮技术种植空心菜,利用植物生长过程吸收星云湖的富营养物质,经过五年的坚持,他们以大量数据证明,这种方法确实行之有效。今年,他们在湖中开辟50平方米的水域种植空心菜又获成功。

这几年,两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现在大量生长水葫芦的湖边水域都换上空心菜,利用湖中富营养化的“肥水”发展“水上菜园”,既可有效减少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又能变废为宝,产生较好经济效益。他们的愿望能变成现实吗?

浮在水上的“菜园”

杨涛志是星云湖畔前卫镇双桥营村人。前些年,他在昆明等地从事蔬菜销售,生意有成,他曾花六年时间自修农学。

从事蔬菜销售,杨涛志发现,空心菜在各地市场上有着旺盛的需求,售价不低,而且价格波动不大。看到本就是半水生植物的空心菜根系十分发达,他心里有了一个想法,能不能用空心菜来代替水葫芦,既可产生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

这一想法,得到了同村人市农科院副院长杨绍聪的支持。

2009年,杨涛志租用湖边五六个废弃鱼塘,共计60多亩水面,按照设想的方案,每块面积为3平方米的塑料泡沫板两两相连,以竹竿加以固定,他们用1000块泡沫板,在11亩水面上做出17块“地”,预先培育的空心菜苗被移植到泡沫板上,栽种在打好的孔里,根部透过小孔浸入水里。

两人都知道星云湖入湖河道的水很“肥”,却想不到竟然会“肥”到这样的程度:即便经过两块湿地的净化,在引入空心菜“地”后,依然肥力十足,4月中旬栽下的空心菜幼苗,20天左右便可收割一茬,每一茬都长得茎肥叶大。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湖边,看到进入收割期的空心菜足有半米高,肥大的叶子散发着油油的绿光,浮力不小的泡沫板完全被压入水里,一眼看去,大片的空心菜漂长在水里。

“进入夏季,空心菜每天可长3厘米。”杨绍聪告诉记者,种植空心菜不用一点土,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但生长情况却出人意料地好。

除了空心菜,这几年他们还先后试种过薄荷、蓼草、钻叶紫菀(土柴胡),甚至水稻都获得了成功。

五年来,他们采用漂浮技术种植空心菜、薄荷、蓼草及钻叶紫菀350多亩,探索出了一整套育苗技术及漂浮种植技术,获得了三项授权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在近岸池塘种植空心菜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今年他们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在湖边被水葫芦重重包围的水域开辟50平方米“水上菜园”种植空心菜,将试验种植向湖泊进一步延伸。据杨绍聪介绍,在星云湖近岸水域种植空心菜同样获得了成功。2013年,他们的这一成果还被澄江县引进,在抚仙湖入湖河道的窑泥沟湿地缓冲区池塘中进行试验,同样也获得成功。

入湖污水“减肥”效果明显

乘船进入湖中“菜地”,杨绍聪费力地抱起了一块塑料板,记者看到,空心菜白白的根系十分发达,长达半尺的根团深深浸入水中,一看就能感受到空心菜在生长过程中消耗水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肯定不少。

杨绍聪对多年来测定的数据进行过整理。他告诉记者,在试验的多种作物中,以空心菜及薄荷对入湖河水氮、磷等养分的吸收能力最强,两种作物每亩吸收氮量分别为23.49公斤和16.02公斤。

入湖河水经空心菜吸收15至20天后,水溶性氮、磷含量由平均12.41、0.39降至0.51、0.075,氮、磷含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至Ⅲ类标准。

根据对周官河水质的32次监测,种植空心菜和薄荷后,按水面种植率45%测算,一年下来,每亩空心菜可净化入湖河水中的水溶性氮1800方、磷4885方,每亩薄荷可净化水溶性氮1200方、磷2466方。

数字显示,采用漂浮技术种菜,在净化入湖污水方面确实很“给力”。

“水上菜园”的双赢效果

作为湖中种植水上蔬菜是否可行,杨绍聪给出了科学依据,他说,现在星云湖水质下降的最大原因就是富营养化,超标的主要是氮、磷、钾,而减少氮、磷、钾最好的方法就是生物工程治理,而利用湖水水面种植空心菜等能大量吸收氮、磷、钾的作物,就可以做到化肥为宝、变害为利,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采用漂浮技术种出的空心菜等蔬菜,吸收营养物质并不比水葫芦差。杨绍聪曾做过对比,空心菜每年每亩可吸收氮量23.49公斤,比水葫芦高128.9%;每亩吸收磷量3.79公斤,比水葫芦高25.1%。相比之下,秋冬季到来时善后的处理则简单得多,作物茎叶被收割,不存在腐化变垃圾的问题,至于作物的根,只要把塑料泡沫板拖到岸上晒干,体积和重量变小,很方便取下和处理。

据杨涛志介绍,在种植过程中,他们坚持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不给湖泊新增任何污染物,对采收后的植物残根也打捞起来,避免了对湖泊的二次污染。今年,他们还为用漂浮技术种植的空心菜等蔬菜申报了有机食品认证,相关部门到江川采集了蔬菜及生产地的水、气等样品,检测数据符合有机认证标准,目前正等待批复。

漂浮技术种植空心菜等蔬菜,不但生态效益显著,还有不错的经济效益。测产结果表明,每年每亩水面可生产7350至8400公斤空心菜,按每公斤平均单价1.5元计算,扣出成本后利润超过3000元;生产薄荷3528公斤,利润3221元。

采用漂浮技术种出来的空心菜,炒熟后色泽鲜绿如初,不会变黑,而且口感好,叶子入口即化,脆嫩无渣。

为了生产和销售水上蔬菜,杨涛志注册了涛涛绿源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因为口感好,采用漂浮技术种出的蔬菜在昆明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许多商场上门订货,沃尔玛超市作出承诺,“涛涛绿源”的蔬菜有多少要多少,在云南和贵州30多家连锁店销售。

然而,目前由于种植面积有限,产出的空心菜只有10多吨,连在“涛涛绿源”自己的连锁店销售都供不应求。

从2010年采用漂浮技术种植蔬菜获得成功后,杨涛志就有了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打算,甚至已采购了大量适宜在湖中使用的高密度塑料泡沫板。

今年获准在湖中开辟50平方米“菜园”,算是从废鱼塘迈出了向星云湖的第一步,他期望这一技术能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为星云湖早日变清尽一份力。(记者 邢定生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