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主要领导调研抚仙湖水污染防治的要求,严格落实“日巡查、周检查、月查处”制度和“网格化管理”制度,强化属地管理部门的责任,加强抚仙湖环境卫生监管,加大抚仙湖环境卫生保洁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力营造抚仙湖洁净、舒适、和谐、生态、美丽的人居旅游环境。
推行市场化运作
提升保洁质量
自2013年积极探索创新推行抚仙湖环境卫生“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模式,每年投入市场化运作经费达600多万元,实现了对沿湖垃圾收运处置的全覆盖。通过市场化运作,打破了原有的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干管一体”模式,以“监督考核”的角色较好地理顺了一级保护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政府职能不断优化,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每年清除抚仙湖沿湖生产生活垃圾3.8万吨,抚仙湖美丽形象不断提升,入湖污染负荷大量削减,抚仙湖一级保护区环境卫生管理实现了“常态化、规范化、严肃化”。
争当“仙湖卫士”
服务生态建设
“十三五”以来,按照市委保护治理抚仙湖争当“仙湖卫士”行动三年工作规划(2016年―2018年)的相关要求,沿湖各级党组织以稳定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为目标,不断深化争当“仙湖卫士”行动,建立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抚仙湖保护良好格局。组织开展以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爱湖护湖主题服务活动,把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名党员群众。规范提升沿湖18个村(社区)的基层党建工作,打造“仙湖卫士”党建圈。整合部门力量,着力推进“四退三还”、产业结构调整、截污治污、生态修复、常态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017年上半年,沿湖87支2870余名共产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三清六改”、环境综合整治等开展主题服务153次;各部门、各村(社区)和小组党支部结合党员固定活动日,开展保护抚仙湖主题活动270余次。
开展“四清”保洁
美化仙湖环境
抚仙湖环境卫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保洁、管理、监督全覆盖模式。同时,以争当“仙湖卫士”行动为契机,充分整合县属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村组及社会团体的力量,以抚仙湖环境卫生突出问题为导向,采取集中保洁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组织辖区干部、群众、学生开展清洁湖滩、清洁田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四清”保洁活动,极大地减少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及泥沙等固废对抚仙湖的污染,净化美化了抚仙湖环境。“十三五”以来,共组织开展“四清”保洁活动104次,出动车辆2093车次、人员56026人次,清理垃圾6107吨。
强化巡查监督
提升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坚持做到周周有巡查,月月有考评,对每次发现的问题认真记录影像资料,并及时反馈给县、镇、村环卫工作负责人,限期整改,及时消除保洁盲点和隐患。在此基础上,2016年9月开始,创新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仙湖环卫工作微信群,高效督促整改了大鲫鱼河污水入湖,林海公园、孤山广场保洁不到位,小马沟填埋场处置堆放垃圾不及时,海镜环湖路边绿化带有垃圾和人畜粪便等9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十三五”以来,市、县、镇共巡查2881次,出动管理人员9711人次,清运垃圾35689车次84797吨。
加强宣传发动
调动全民参与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把护湖政策宣传工作贯穿于抚仙湖环境卫生工作的始终,把环保意识教育、良好卫生习惯养成和“门前三包”等责任制的落实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宣传车、广播、护湖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气、全方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保护。
积极组织开展以“七个一”(即开展一次护湖知识讲座、举办一次护湖知识考试、印发一封致学生家长的信、举行每月一次“四清”保洁亲子体验、课前一次护湖誓词宣读、观看一次护湖视频、举办一次护湖征文)为主要内容的“小手拉大手,同护仙湖碧水”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十三五”以来,市、县共举办护湖知识讲座11次,听讲人数达92600余人;举办护湖知识考试8次;开展“四清”保洁亲子体验活动48次,参与人数达39900余人;开展护湖誓词宣读活动65次,参与人数达14万余人;举办展板、多媒体巡回展346次,观展人数达8860余人;印发《保护抚仙湖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1万多封;开展护湖征文活动7次,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为弥补执法专管队伍人少事多的不足,聘请了205名当地责任心强、敢管能干事的干部、村民、餐饮经营者作为抚管监督员,开展抚仙湖环境卫生巡视和捡拾垃圾工作,同时配合市、县抚管局执法人员做好监管,劝导群众、游客不在湖边洗车、洗澡、露营及烧烤等污染抚仙湖的不文明行为,减少乱倒、乱扔、乱堆、乱搭等现象的发生,抚仙湖岸线环境焕然一新。(玉溪日报通讯员 金爱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