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委办公室活动办
编者按
玉溪市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于2013年6月开工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实现我市区域内水资源的合理调度使用,是惠及百万市民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对以抚仙湖为重点的“三湖”实施的重大保护工程,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保护群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委办公室坚持“开门搞活动”,3月14日,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赴应急工程建设现场,实地听取工程技术人员介绍情况,看泵站、隧道、管线施工现场,与当地干部群众和施工人员沟通交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讨论,并形成调研报告。本报今日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应急工程基本情况
缺水,是玉溪面临的一大现实难题。找水,成了关系玉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头等大事。连续多年干旱,水从何来? 华宁县盘溪大龙潭,每年平均有1.6亿立方米的地下自涌优质水。据当地老人回忆和有关部门的水文记录,大龙潭的水量一直以来基本稳定,这些水除当地生产、生活使用外,每年有一大半白白流走。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组织大量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实施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调水7013万立方米,首先可大范围缓解我市因连年干旱带来的影响,保障中心城区、江川、华宁、通海、抚仙湖周边产业园区生产生活用水安全,为近140万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可杜绝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边产业园区、企业和群众非法取水行为,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保障“三湖”蓄水量,防止水文地质灾害;三可有效促进供水区域自然生态修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为“三湖两库”生态保护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四可恢复和提高出流改道等现有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为中心城区增加水量、增添水景;五可最大限度推动我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应急工程规模为中型,由提水工程、隧洞工程、输水工程及永久供电工程四部分组成,工程预计投资19.89亿元。设计引水流量为2.5立方米/秒,年引水量7013万立方米,供水区域及水量分配为华宁县城406万立方米/年,通海县城392万立方米/年,江川县城511万立方米/年,中心城区4627万立方米/年,抚仙湖周边产业园区1077万立方米/年。
确定为“应急工程”,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确保东片区“一区四县”群众用水、生态文明建设、抚仙湖保护治理等不得、慢不得的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工程原定工期18个月,在充分论证和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缩减三分之一,争取2014年7月1日主体工程试通水。为此,要求参建各方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迎接挑战,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严格要求工作,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立足于早、着眼于快,倒排时间和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工期目标。
2013年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应急工程项目,6月7日成立以市委常委、秘书长李洪云任组长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六个工作组,负责工程建设专项工作。市委书记张祖林高度重视,多次单独或率相关部门、科研技术人员深入实地、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副书记、市长饶南湖多次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工程推进相关事宜。
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抓紧落实,应急工程从水源点的选址、框架方案的设定、项目建议书的编撰,到环评、矿产压覆等审批,无不高效快速推进。应急工程投资初步估算近20亿,靠财政难以负担,资金紧缺成为阻碍工程推进的“拦路虎”。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经充分论证,决定依托市级投融资平台融资建设,采取“BT+总承包”模式,以市抚仙湖水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项目业主(甲方)组织实施该项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为BT(建设、移交)方(乙方)。建成后,项目业主从第3年开始,以”四三三”比例,用三年时间回购。对如此投资规模巨大、意义深远的工程,采用“BT+总承包”方式建设,这在我市尚属首例。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在水源地保护方面,华宁盘溪镇大龙潭水源点保护工程预计投资1180万元,拟划定一、二、三级保护区范围,项目实施后将完成2平方公里、25万株的新增植树造林和森林覆盖,大龙潭水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现已拆除保护区范围内违法建筑4宗480平方米,修建施工便道1200米,修通进村毛路240米,种植十余个涵养水源的树种1.3万株,正在进行水管架设及生态林建设。截至2014年3月23日,应急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1亿元,完成一、二、三级泵站一期开挖,正进行二期开挖,提水管线整体推进顺利,隧洞施工累计掘进2145米,距贯通还余1305米;输水管线正在紧张有序开挖。
调研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群众支持。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让全市人民知道,这是一个解决玉溪市水资源分布不均,将白白流失的优质水引向日趋缺水的东片区“一区四县”和“三湖”地区的科学之举;国家和省级领导、部门对工程的关心,实质是对玉溪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心;采用BT方式推进项目实施,既解决了我市资金集中支出的经济压力,又最大限度地吸纳外部资金、人才、技术参与推进项目。让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明白,面对困难,只要真心从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不回避、不畏惧,敢于担当、勇于实践、团结干事,决策就会有决心,工作就会有办法。
强化源头治理,保障供水质量。保护好大龙潭的环境和自然状态,加快实施大龙潭水源点保护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构建生态屏障,确保稳定、优质的水量供应,切实发挥工程效益。
树立精品意识,建成百年工程。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不动摇,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安全工程、优质工程和精品工程,努力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超前谋划布局,解决后续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工程安全控制、运行管理规范、水务管理、生态补偿机制和社会补助措施等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建成后能尽快规范管理、规范使用,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益。
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工程推进。工程指挥部和施工方要坚持放眼世界、立足实际,始终用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推进项目。要精心组织,始终高度重视安全、文明施工。面对工期要求紧、工程任务重的实际,坚持搞好全线施工与重点突击,对工程枢纽部位的施工可以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加快推进速度,确保按期通水。
贯彻群众路线,保护群众利益。项目施工中,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尤其注重对土地被征占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工程始终在群众的支持中顺利推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