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点、连线、成片 ”打造易峨高公路绿色经济带上的“岔河模式 ”
岔河乡亮出生态发展名片
6月9日,又是峨山县岔河乡的一个赶集日。河外村委会鹏展小组的金学林才吃过早饭,便忙着与老伴一起把自己栽的几袋菜籽搬到手扶拖拉机上,准备到岔河街上去榨油。“我们这里田地好、环境好,油是自己榨了吃,菜也是自家栽的,绿色食品。”老金一边发动着拖拉机一边大声说,“现在,政府还把村子越建越好,我们的日子还是算过得‘嘛撒’点啦!”
“我们这里能栽的东西多了,烤烟、水稻、油菜、番茄、除虫菊……”在老金眼里,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鹏展村的骄傲,这一优势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变了的是,村里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了:进村危桥改造了,道路加宽了,村内都是水泥路,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村内建起了小公园、小舞台,就连田间的抽水房也盖得像座亭子,与田野美景相得益彰。村口的人工湿地建好了,待种上水生植物后,村庄景色将更加怡人。
论名气,鹏展村不像“邻居”凤窝村那样扬名在外。事实上,包括凤窝在内,岔河乡的鹏展、路口等多个村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几年来,这些村落受惠于“美丽家园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项目,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改变。今年,岔河乡提出,以新农村建设成果为依托,“串点、连线、成片”打造易峨高公路绿色经济带上的“岔河模式”,向往来的群众递出“生态发展名片”。
岔河乡不大,总人口不足1万人,总面积25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4%。由于乡里无工业、无矿产,是一个纯农业乡镇。从GDP数字上来看,岔河在峨山县诸多乡镇中处于中下水平。
“搁以前,纯农业发展是一个劣势,现在来看,这恰恰是我们的优势、潜力。”岔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柏家锋直言,“岔河乡有着独一无二的地理区位优势和坚实的农业基础,今后,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将是我们的长远出路。”
在易峨高公路上,岔河是峨山至易门的必经之路。同时,这里也是进入甸中、大龙潭、塔甸、富良棚等乡镇的“咽喉要道”。交谈中,柏家锋提起笔,给记者画了一张简易图:在易峨高线上,有棚租坝——岔河新村——岔河集镇——青龙寨。在岔塔路上,有岔河集镇——哈龙——龙得——河外——凤窝——路口——鹏展。“这些村子都是新农村建设有一定成果的了,把他们‘串点、连线’后,就形成了岔河片区的公路经济带、生态农业带。”
“以科学规划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整治为抓手,以完善社会保障为切入点。”这就是岔河乡打造生态品牌的理念。今年以来,该乡着重在“强产业”上下功夫。“我们突出抓好烤烟、林果、畜牧、除虫菊、魔芋、劳动力转移六大特色产业。近两年来,还在海拔1300米以下推广种植金丝枣、油桃、葡萄,在海拔1300米以上栽种核桃。2015年GDP有望突破1亿元。”柏家锋说。
为了使岔河集镇不再是一个往来“驿站”,而是真正留得住人的地方,岔河乡党委、政府探索发展农业观光和生态旅游。借助凤窝“庄园文化”的示范效应,统筹发展“串点连线”后的数个乡村旅游,做到每村都有特色、有亮点,打好“有机文化牌”和“有机产品牌”,夯实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在集镇建设上,以《岔河集镇总体规划修编》为蓝本,扩大投资拉动,引进云南联发集团2549万元资金启动岔河彝族风情街建设,打造集商贸、住房、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建筑。同时,还规划建设农特产品集散市场,让凤窝庄园的“绿野醉”系列有机米、菜籽油,河外禾外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禾外香”绿色大米,谢札富果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核桃产品等农特产品集中展示。
如今的岔河新村,每月逢4、9的赶集日都十分热闹。这个只有34户人家的村子因为地质灾害隐患搬到了公路边,又因为易峨高公路的修建而改变了生活方式。如今,村民大多在集镇上开起了商店、饭店,或者将铺面出租,或者就地打工,路边经济搞得红红火火。(记者 李晓兰 文/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