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玉溪这样干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网 2017/12/21

日前,我市召开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现场推进会,提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硬的措施,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的新高潮,切实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群众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那么,当前全市城乡人居环境的短板与差距在哪儿?如何深入推进这项工作?玉溪到底怎么干?结合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具体内容,玉溪日报为您解读。

差距不容忽视

总的来看,自开展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从资金和人员上给予了保障和支持,从工作完成情况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的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在看到变化、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脏、乱、差”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没有得到根本彻底的消除,城乡人居环境仍然是制约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工作成效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体现在以下方面:

观念上的差距。集中反映在部分地方忙于抓经济搞建设,忽视了规划管理、忽视了教育引导,存在工作停留于表面、“搞突击”的现象。

效果上的差距。在中心城区和县城,脏的问题基本得到有效治理,但“堵”和“乱”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乡镇农村,以街为市、占道经营、垃圾成堆现象大量存在,各种“顽症”“陋习”仍然没有破除和纠正。

设施上的差距。城乡不同程度存在街道路面破损,排污设施、环卫设施不配套,农贸市场建设滞后,公共厕所太少并且布局不合理,市民休闲场所不足,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高,停车设施严重稀缺等问题。

用心程度上的差距。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承担的一项基本职责。种种“脏乱差”现象,侧面反映出部分干部对环境卫生工作不用心、不用情、不用力。

长效机制上的差距。环境卫生,年年讲、反复讲,治理一阵好一阵,部分地方仍然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这说明城乡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全民自觉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建设的氛围也没有形成。

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  深入推进

去年,省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将用5年的时间,在城乡全面实施治乱、治脏、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增加绿化面积的“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在村庄开展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和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七改三清”行动。

对此,我市提出,各县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起来,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最关键的问题突破,从群众最关注的地方抓起,攻坚克难,持之以恒,力争通过5年时间使全市人居环境和容貌秩序明显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长效机制基本健全,打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

——深入开展城乡“四治”行动

把彻底治“乱”、全面治“脏”、着力治“污”、全力治“堵”作为整治工作的重点。整治摊位乱摆问题,要立足于既方便群众又促进就业,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引导摊点入市,加强管理服务。整治广告乱贴问题,要进一步统一规范广告信息发布形式和地点,全力打击整治城市“牛皮癣”,规范引导广告陈设,使之成为提升市容形象的靓丽风景。整治车辆乱停问题,要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合理设置车辆停放区域,严格管理车辆停放秩序。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安全城市,保障市民安全。

突出抓好城区卫生清理,要实施“三定”措施和“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和加强物业管理,为群众提供舒心和谐的生活环境。突出抓好公路沿线治理,要以高速路、国道、省道和城乡公路为重点,对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治理,给城乡群众和外来游客营造良好的环境。突出抓好集贸市场管理,要切实解决集贸市场无证经营、占道经营、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做到无垃圾积存、无污水溢流、无占道经营。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治理,要以控制机动车污染和扬尘污染为重点,治理施工现场扬尘污染、弃土污染问题,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促进城市空气状况明显改善。突出抓好噪声污染,要加大娱乐场所、烧烤夜市、施工工地监管力度,给城市安静的空间。突出抓好水污染治理,要重点检查餐饮门店、洗车场所、客运站等重点区域的污水排放,着力整治排污沟渠、老城区、城中村等区域黑臭水体,加快地下综合管廊、污水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排水通畅。

——加快实施城市“三改”工程

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要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起来,分片实施、有序推进、整体提升,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更新、拓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把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三改”工程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开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加快红塔区老五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进度,抓紧抓好各县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申报和资金的落实,尽快启动改造项目;对需要改变用途的旧厂区,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低、不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业厂房,要采取集中拆除、腾笼盘活、关停收回等方式进行整治;对暂时不具备拆迁条件的城中村和城郊结合部村庄要进行环境整治和外立面改造,提升居住环境。在“三改”工程实施中,要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结合,确保各种管线同步规划、同步施工、一次性预埋。

——依法拆除违法违规建筑

住建、国土、规划、城管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巡查执法力度,对各类违法违规建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曝光一起,切实控制增量、减少存量,坚决维护规划权威。全面掌握违法违规建筑的基本情况,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力争用一年时间,全面清理存量违法违规建筑。

同时,把“两违”拆除的范围扩大到集镇、村庄,全面启动乡镇集镇建成区和“三湖”周边及旅游景区、村庄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制度,加强农村土地规划建设的宣传教育、巡查监督,并帮助农户申办建房手续等工作,提高农村建房规划许可覆盖率。

——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以创建全国园林城市为目标,因地制宜利用城市空间开展“增绿添色”工程,加快“花城”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积极营造城在绿中、路在树中、房在园中、人在花中的生态环境。加大城市周边荒山荒坡的绿化力度,使城市面山成为城市生态屏障、城市休闲乐园。

大力实施城市生态隔离带、生态河道及道路绿化工程,大力提高城镇建成区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绿化质量。

农村要以建成AAA级旅游村为目标,对现有绿化进行提档升级,大量种植适宜本地气候的本土树种,打造具有农村特色的“庭院经济”,营造全域旅游的农村人居环境。

——有序推进农村“七改三清”行动

我市明确,“七改三清”行动要与“整乡整村推进”、“百千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美丽乡村等项目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实施,不断改善农村住房居住功能,实现“人畜分离、厨卫入户”,增加农村道路交通、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要把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农村户厕改造、村庄临违建筑拆除、农村绿化美化亮化五项工程作为当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重点,每个县区确定10个示范村纳入2018年上半年考核重点,每个示范村由市级财政补助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专项经费100万元,通过试点示范全面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普遍提升。

其中,“厕所革命”是行动的重中之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全面加快建设步伐,今年内全市要100%完成每个乡镇不少于2座三类水冲公厕、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座水冲公厕的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农村户厕改造。到2020年,全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要覆盖所有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农村垃圾分类处置和户厕改造全面完成。(玉溪日报记者 夏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