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舍尔·拉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原主任)
当前,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长很快,共拥有世界遗产48项,总数位居全球第二。中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保护体制与管理模式,为全世界提供了经验,今后应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发挥领头作用,积极促进与国际世界遗产及有关领域自然和文化方面的交流,真正实现从世界遗产大国逐步到世界遗产强国的转变。
多年来,中国每年都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一定的经费,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护和发展本国的世界遗产,尤其是非洲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了中国的帮助和支持,希望以后中国在更多领域、更多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为世界遗产保护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中国不仅只是关注和保护本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发展,更能在世界其他地区和其他国家,在世界遗产的基础性保护和财务支持方面做出更多贡献。
在加强文化建设和提高专业技能方面,目前中国的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为了培养专业的世界遗产保护人才,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和实践,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全世界的世界遗产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
此次专题研讨会的召开,意义深远,是一次有效率、有成效的大会,能亲身参与其中,倍感荣幸。希望以后政府能多举行类似的会议,可以从中学习和收获很多,更加有利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和交流。保护像澄江化石地一样的世界自然遗产,要注重长远性和持久性,要规范建立起一个严格的标准体系去维持和控制好,让子孙后代永远受益于此,让全世界能共享这份伟大的世界遗产。
杜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
本次专题研讨会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研讨会的规格和范围。会议期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发布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30周年发展公报》,并向澄江化石地等世界遗产地授牌,这对于玉溪、对于澄江而言,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专题研讨会选在澄江县召开,本身也是对玉溪的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一次检阅和促进。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3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举办关于国家公园的研讨会,既是对澄江化石地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后,在保护环境、弘扬世界遗产价值方面的一次工作检阅,也是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和收集全球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共同研讨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保护世界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进一步思考如何发展世界遗产的事业,通过长远规划,促进合理利用。
澄江化石地被列为世界遗产,是因为它符合了世界遗产的标准和要求,也证明了它具有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价值。澄江化石地不仅属于澄江、属于玉溪、属于云南,还属于全中国,更属于全世界。它不只是澄江的世界遗产,更是世界在澄江的世界遗产。自201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以来,玉溪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作出了表率。下一步,玉溪在注重保护的同时,应该把许多成功有效的经验提供给其他地区、其他国家,通过更多的遗产地交流、地区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保护管理水平和层次,使澄江真正能够成为高层次的国际学术、文化、旅游的交流地。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极具文化旅游价值,对于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严格保护的基础上,玉溪提出的建设“世界级科普科教旅游胜地,弘扬生命文化的圣洁家园,面向东南亚、南亚和国内高端客源市场的休闲养生天堂”的目标符合实际,要利用好澄江化石地的区位优势、自然生态优势等,积极发展澄江化石地文化旅游,做到“先有人气、后有财气”,让更多的人来到澄江、来到玉溪,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也能更好地造福遗产地人民。
桑塞尔(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遗产项目专家)
1984年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澄江,来到澄江化石地。借着本次专题研讨会召开的机会,这是我31年后再次来到澄江,看到了澄江化石地。从听介绍到实地看,明显感受到了澄江化石地的变化,特别是成为世界遗产后,无论是保护管理、宣传展示、有序利用等各个方面,都有了相较于31年前的巨大变化。最重要的是,这些变化是利好的、是让人十分乐见的。
澄江化石地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是目前中国首个、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处的化石类自然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世界遗产的空白,这是中国的财富,更是全世界的宝贵财富。
世界自然遗产是全球顶级品牌和金字招牌,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澄江化石地这一全球独一无二的顶级品牌,怎样让遗产真正“活”起来,让遗产地人民受益,让全世界人民受益?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地方政府,应该学会珍惜世界自然遗产这项荣誉,以对世界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牢固树立保护第一的理念,严格保护,依法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实现世界自然遗产的永续发展。
为了保护澄江化石地,面对帽天山蕴藏着大量高品位磷矿、磷化工是澄江经济支柱的现实,玉溪当地政府坚决果敢,对帽天山周边储量达7600万吨、市场价值约167亿元的14个磷矿采点实施了关停禁采,这样的举措让人惊叹,值得称赞。下一步,澄江化石地的保护工作应该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强化保护意识,健全保护机制,科学制定保护管理中长期规划,加快化石地立法步伐,制定更加严格的保护管理措施,加大遗产知识的宣传教育,真正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人类共有的遗产,使澄江化石地成为“共建共享、永续利用”的和谐遗产地。
杨锐(清华大学教授)
“一地四乡”是玉溪最鲜明、最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名片,其中又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最具品牌影响力,也最具文化旅游开发价值。两天的切身观感,感觉澄江真是个美丽的地方,没想到澄江化石地离抚仙湖这么近。玉溪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资源,谋发展、促发展,一定能大有可为、大有发展。
作为世界遗产的澄江化石地专业性太强、受众面太窄,那些“小虫虫”一般人看不懂,虽然科研价值巨大,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缺少具备旅游资源应该具备的冲击力、吸引力等要素,所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先天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全面的、高度的视角来分析和看待问题,世界自然遗产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顶级的文化旅游品牌,处于“金字塔”的最顶层,其所具有的权威性、高知名度是其他风景区无法比拟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澄江不是因为抚仙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是因为有了澄江化石地这块招牌。要让人一提起澄江,就能立马想到澄江化石地,让世界遗产的知名度传遍天下。
为此,要做好澄江化石地的宣传展示工作,着力提高澄江化石地的国际科学地位,秉持着一流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布展的要求,加快澄江化石博物馆建设,努力建设集化石文化推广、化石研究科考、寓教于乐、高科技展览等于一体的国际性高水平博物馆,充分挖掘、展示和利用澄江化石地的科学价值。
佩吉·奥黛尔(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感觉非常兴奋、非常荣幸。我只到了北京和云南,看的地方还不多,云南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这次会议的规格、举办的质量都非常高,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也非常荣幸地代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出席会议,我们愿意尽一切力量来帮助中国,帮助云南搞国家公园体制的建设。
梁永宁(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首先是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参与了澄江化石地申遗的全过程,知道它的来之不易。中国世界遗产年的纪念会在我们这个比较新的世界遗产地举行,国内外来自方方面面的专家、管理部门人士聚集在澄江庆祝,有很多方面的意义。世界遗产在国际上已经有30多年了,未来的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趋势,怎样保护管理、怎样引入新的技术?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专家们的研讨会让我们受益很多。
化石与其他景区、地貌遗产不同,没有专业基础的人不一定看得懂,所以化石遗产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去展示它。我们要把它进行科普展示,所以我们才要建澄江化石博物馆,应用现在的声光电技术、4D影院,把这个五亿多年前的海洋生命形态展示出来,让大家容易懂。我们还可以建一个寒武纪公园,国际上不是有个侏罗纪公园,我们这里最有条件建成一个寒武纪公园,进行科普旅游等等。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以澄江化石为题材的工艺品,这些东西都做得非常好,以后还可以做得更多、更丰富。因此,一方面是保护管理,另外一方面是要把它进行更通俗化、科普化的展示,这样既能够保护遗产,也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云南是中国的世界遗产大省,我们有着非常好的自然条件,有非常好的文化、自然遗产,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更多地展示给世界。这次会议开得非常好、非常成功,以后还期待着能有更多的国际会议在这里举行,促进相互交流,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世界遗产已成为了全人类最珍贵的财富,要把它保护好,传承给后人。相对来说澄江化石地是属于小型的、面积比较小的遗产,它不像有些大型遗产动则几千平方公里、上万平方公里,还有很多居民在里面。澄江化石地面积比较小,我们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要重视,相信是能够保护好的。
侯先光(中国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在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举行这个会议,作为一个澄江化石地的发现者,我感到非常高兴,这对于澄江化石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现在研究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澄江化石的科学意义得到了充分的科学解释,也被世界的,包括中国大多数人所了解,所以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它的保护上,进一步地利用它,让世界遗产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一点恰恰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禹卿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遗产项目专家)
我认为各个不同的国家都在建设国家公园,他们可以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各自的经验、观点、意见,这样对于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教育科普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作用。
建设游客中心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核心点。在游客中心第一是要有信息咨询处、信息服务处,在那里可以有关于遗产地的一些小册子或者宣传手册;第二是要有一些展览品和展示品;第三是要有纪念品,遗产地可能会从纪念品这里赚很多的钱。丽江、桂林、泰山我都去过,我发现这三个地方都有很多导游举着小旗子、率着一群人在讲,但是我猜想他们都是在讲这个地方的文化特征、文化方面的东西。我觉得有些东西没有讲,就是地质、地理方面的东西,比如说中国有些地方的喀斯特地貌,这些他们没有讲。所以,应该对导游进行一些地理、地质专业方面的学习、教育,让他们学了这些东西更好地去告诉游客,然后游客又会告诉他们的孩子遗产地地理、地质的成因,让孩子们以我们国家有这个遗产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邢海峰(住建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
首先,到玉溪澄江参加这个会议,我得到了一次有关化石、有关古生物等科学知识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对澄江化石遗产地重要价值的认识。
其次,从筹备工作一直到会议的顺利召开,让我感受到玉溪市委、市政府,包括澄江县,从领导到每一个市民,从认识上非常重视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也充分认识到了它的价值。我想,一个遗产地,包括我们重要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首先要有认识,认识高了才有基础,否则一切都谈不上。
另外,到澄江化石地这几天,感受到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好,天蓝、水清、空气洁净。我想,这都是基于我们全体玉溪人民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我了解到,为了保护这种生态环境,包括化石地的保护,玉溪人民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我想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澄江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化石遗产地得到良好的保护和越来越大的影响,这都基于我们付出的辛劳,我们现在正在得到回报。
化石遗产地的资源比较特殊,它的影响力很大,在全世界都已经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一方面,玉溪市委、市政府和澄江县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建设相应的博物馆开展科普活动,它可以成为中国甚至全世界科普的一个基地、研发的基地。可以借鉴其他遗产地成功的经验,利用澄江化石地特殊资源,结合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包括学生的教育等等,让它成为全世界科普和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这样就能带动旅游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教育的兴盛。(记者 李智林 夏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