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化旅游互融共荣良性发展

2020年09月21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4/02/17

2013年,我市以十八大精神统领文化旅游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兴市”发展战略,抢抓桥头堡及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历史机遇,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呈现出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玉溪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成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上最靓丽、最有地方特色与吸引力的文化地理坐标。

文化惠民扎实推进

乡村旅游特色鲜明

2013年,我市按照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标准要求,进一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到各级文化惠民资金443万元,用于扩建修缮30个文化站、1个文化广场和5个示范村建设及扶持70支优秀文艺队。以持续推进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为抓手,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文化条件,全市现有的708个农家书屋切实发挥作用,为农民群众学习文化和科技知识提供了便利条件。去年我市有组织的广场群众文体活动达900多场,文化“三下乡”活动、文化惠民演出达713场。市文化局与市委宣传部、市纪委联合开展的玉溪市聂耳大众文艺小分队“十八大精神进万家”和“廉政文化进万家”巡演活动,深入乡镇演出,成为玉溪近30年来组织规模最大、历时最长、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下乡巡演。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开,我市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玉溪庄园申报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红塔区黄草坝村、华宁上拖卓村、易门平滩子村、新平旋涡村、元江尼戈上寨村成功申报为“云南省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成功申报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随着全市14个特色旅游村建设的积极推进,5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户、4家特色民居客栈、1家三星级温泉企业、2家经济型酒店、1家五星级温泉企业审报评定成功,我市特色乡村旅游接待水平大幅提升。

节庆品牌搭台唱戏

特色旅游聚集人气

2013年末,在新华网主办的“2013美丽中国·新华网旅游年度盛典”活动中,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荣膺2013美丽中国·最佳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节庆。

2013年7月20日,第三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如期举行,正如市委书记张祖林在开幕式上致辞所说,举办第三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加快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推动云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生动诠释云南精神内涵,持续打造聂耳文化品牌,努力实施玉溪“文化旅游兴市”战略的重要举措。

去年以来,我市涌现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创艺术精品,大型滇剧《水莽草》参赛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表演、编剧、导演奖;大型古装花灯剧《踏摇娘》在云南省第十二届新剧目展演中荣获新剧目优秀奖和舞台美术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编剧二等奖、戏曲编舞二等奖;花腰傣群舞《裙儿摆摆秧箩情》参加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荣获国家文华舞蹈节目优秀表演奖;音诗画《玉溪飞歌》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获综合音乐创作一等奖;舞蹈《乐·乐·乐》获云南省残疾人文艺调演金奖。

随着玉溪旅游市场的开拓延伸,节庆旅游成为玉溪各县区旅游产品培植中着力打造的、别具亮点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品牌。2013玉溪中秋国庆大型灯会期间共接待市内外、省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2014玉溪新春大型灯会于1月28日开幕,同期举办的“米线节”和“新春花卉展”,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到红塔区旅游观光。春节黄金周期间红塔区共接待游客24.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103.7%;旅游经济收入9148.7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75.1%。

从新年伊始到年终岁末,富有玉溪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接踵而至:红塔区的米线节、通海的花街节、抚仙湖铜锅美食节、彝族的火把节、花腰傣的花街节、江川开渔节、华宁柑桔节、易门的野生菌美食节、元江的芒果节等。这些节庆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同时提升了县区文化及旅游的影响力、竞争力,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真正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

2013年,我市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756.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19%;接待海外旅游者4363人次,同比增长9.49%;实现旅游总收入85.58亿元,同比增长21.27%。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13年,我市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实施旅游项目推进机制,纳入省、市政府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督查的20个旅游重大项目共投入资金25.8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4.05亿元。

市政府与上海百汇星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建设澄江寒武纪乐园及化石地博物馆项目,确定了项目选址。全市现已建成旅游景区(点)65个,其中世界自然遗产暨国家地质公园1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A级景区19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拥有星级酒店42家,国际品牌酒店1家,国际国内旅行社31家,旅游从业人员10余万人,全市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玉溪陶瓷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实施的总体要求,2013年9月7日,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在玉溪技师学院挂牌成立。2013年12月21日,市文产办公开征求对《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意见和建议。我市将紧紧抓住“东瓷西进”的机遇,以玉溪窑青花瓷为整体核心文化标识,以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卫浴陶瓷和功能陶瓷为产业发展方向。

今年,我市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深度挖掘玉溪文化精华,培育和打造聂耳文化、帽天山古生物文化、李家山青铜器文化、地方戏剧和民族民间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品牌。旅游产业将紧紧抓住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高起点谋划新一轮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争到2014年底,全市旅游接待游客189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97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17亿元以上,旅游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完成投入31.8亿元以上,促进玉溪旅游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