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雷霆行动为抚仙湖除忧解困

2020年09月24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网 2018/05/10

8_副本.jpg

阳光海岸酒店综合楼拆除后

7_副本.jpg

河长制责任单位对抚仙湖主要入湖河道东大河进行清淤

6_副本.jpg

2017年12月19日,江川阳光海岸培训中心环湖路以下建筑物开始拆除。

5_副本.jpg

抚仙湖环卫人员入湖清理水生植物

积年的问题,让抚仙湖不堪重负。于是,一场围绕着抚仙湖的攻坚战以雷霆之势展开。硝烟散尽,盘点战果,这场会战给抚仙湖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1.一场规模空前的会战

近日,记者驱车沿着抚仙湖西岸前往澄江。

持续百余日的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已告一段落,沿湖而行,这场会战的成果清晰可见。

在阳光海岸,除了大楼前原来那段仿罗马风格的环廊,那幢洋气的酒店大楼如今已夷为一片空地。

海湾软件培训中心、农行胡家湾培训中心、人行玉融度假村、云南省交通厅澄江交通培训中心、云南林业技能开发站澄江培训中心、牡丹假日酒店、浅水湾假日酒店……一路走走停停,记者发现,原来矗立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的众多建筑已成为记忆。

“楼房退出后,将变成生态湖滨带。”市抚仙湖管理局局长罗江鹏告诉记者,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可以说是一场保卫抚仙湖的会战,出动的人员之多、涉及的范围之广、火力之猛、一次性啃下的“硬骨头”之多,在抚仙湖保护治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2017年12月4日,一场保卫抚仙湖大战的誓师大会在澄江举行,市委书记罗应光作战前动员。随后,围绕着10个方面100个问题的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全面拉开,到3月28日结束,前后历时114天。为指挥好这场迅如雷霆、上下联合的会战,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组,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德华任组长,市、县成立联合工作组,设立办公室,并从市、县相关部门抽调24名工作人员;市级参战部门达28个,澄江县所有政府部门均为战斗单位,径流区6个乡镇(街道)划分为6大战区,乡镇(街道)协调联动,300多名干部进驻一线前沿阵地,700余名干部职工和1万多名沿湖群众直接参与这次行动;以实施河长制为契机,澄江县97支共产党员先锋队3390余名党员带头开展清洁田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清洁湖滩的“四清活动”。

围绕静美如仙子的抚仙湖,为何要举行如此规模的大战?

罗应光在动员会上明确指出:“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把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抚仙湖保护治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体水质稳定保持Ⅰ类。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更不容忽视。必须更加清醒认识到,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存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存在差距、湖泊水质缓慢下降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污染源存量削减问题突出、湖泊保护治理责任落实不够有力、保护治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亟待健全、保护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等问题。必须清醒认识抚仙湖保护治理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抚仙湖综合保护治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靶向施策,推动标本兼治,千方百计守住保持抚仙湖Ⅰ类水质。”

市抚仙湖管理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抚仙湖虽然依然保持Ⅰ类水质,然而,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抚仙湖的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就湖泊生态而言,自然湖滨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生态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系统呈现出由结构性破坏向功能性退化的演变趋势,湖泊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就湖泊径流区而言,湖岸到面山森林覆盖率仅26.5%,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村落密集、农田众多,人口活动频繁,沿湖近18万人口,仅在一级保护区外200米范围内的居民就多达2.8万人;抚仙湖沿岸每年接待800多万游客,所产生的“两污”对湖泊生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对抚仙湖44条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监测结果显示,V类及其以下水质占40%,河不清自然湖难净。

各种问题的交织,导致抚仙湖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抚仙湖的状况,完全可用危机四伏来形容。”罗江鹏告诉记者,省市党委、政府对抚仙湖的保护越来越重视,此次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集中火力,一次性打包进行清除。

2.一次任务密集的鏖战

牛摩河是抚仙湖西岸一条不大却也不小的河流,以前,沿河的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顺河而下,进入抚仙湖。去年,由澄江县住建局主持的应急截污工程完工,入湖河道口建起了两个连环的拦污池,不仅方便了垃圾打捞,而且入湖污水也在这里得到了净化和澄清。

“雷霆行动”期间,澄江县住建局主持完成了类似牛摩河的环湖村落应急截污工程27个,动用了18个工程队、312名施工人员,铺设污水主管6410.5米、安装入户支管7893.85米、安装检查井263座、安装化粪池103座、安装一体化设备6套,共投入建设资金约5400万元。

“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的100个问题,涉及到住建部门的共有33个。”澄江县住建局副局长张涛告诉记者,除环湖村落应急截污工程外,澄江县住建局承担的任务还有三个大项:

一是河流和湿地截污治污。投资10.5万元完成马房村土壤净化槽处理系统恢复工作;投资约130万元,完成小马沟垃圾填埋场应急工程建设,实施垃圾堆体局部整形、膜覆盖17843.2平方米,安装防护网1600米,建雨水排水沟500米,渗滤液收集池补漏、绿化1800平方米等应急封场工程。

二是老城区周边雨、污水分流。对环城东路、利民街、仙湖路东,凤尾村、三合园、磷化小区等路段及921户居民进行污水改造,共计铺设污水管网12.495公里;对澄波、拥晖、揽秀社区实施雨污分流,铺设雨水管网5.7公里;环城路护城河进行清淤3.06公里,共有2个工程队70余人参与建设,投资资金约2785.78万元。

三是垃圾转运站建设。建成4个垃圾转运站,移交给右所、海口、海镜、牛摩村(居)委会使用,提高了垃圾收集及处置的效率,减少了垃圾收集前期的运输频率,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每销一个号,都需要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张涛说,在一百天的时间里,组织实施了如此多的工程,确实是对住建部门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澄江县住建局交出的成绩单,是在这次“雷霆行动”中各部门作为的一个缩影。

“每个部门都有十分具体的任务,把每一项任务编号,解决一项,销掉一个号。100个问题全部解决,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才算划上了句号。”澄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市县联合工作组办公室主任陈斌告诉记者,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之所以说是一次攻坚战,是因为其涉及的问题大部分都是长期以来难以根除的问题,许多问题因为体制机制的原因,一直悬而未决。

在陈斌看来,“雷霆行动”统一指挥,目标清晰,部门间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探索出了标本兼治、解决抚仙湖问题的新途径。

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强化问题导向,一次性确定了抚仙湖10个方面100个突出问题:沿湖居民“两污”整治23个,规模畜禽养殖隐患整治4个,河道、湿地整治18个,径流区工矿企业隐患整治5个,保护区内临违建筑隐患整治9个,环境卫生综合整治6个,旅游产业综合整治4个,“四退三还”和企事业单位退出工作11个,优化空间管控9个,监管能力建设11个。

厘清问题,划定责任部门,明确责任人,限定解决的时间,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立定整改决心,挂图作战,切实做到了一个问题、一套方案、一名责任人、一抓到底,层层压实责任,使这次行动生出了雷霆之势。

3.一份喜人的战果清单

澄江县右所镇吉花村委会村民施友良骑着装满浮萍的三轮车缓缓而行,在调蓄带通往悦莲庄园的桥上停下。“以前主要是打捞顺河淌来的垃圾,现在垃圾少了,打捞的主要是浮萍。”点上记者递来的卷烟,施友良说。

施友良是一名抚仙湖畔的环卫工人,负责调蓄带环境卫生。他坦言自己并不太清楚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但是,这次会战却给他带来了实在的好处,工作量大大减轻,不用像以往一样忙前忙后、每天打捞三四车垃圾了。

据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姚兴坤介绍,“雷霆行动”期间,调蓄带平均每天投入13个劳动力,收割两岸枯死植物6000余立方米,清理调蓄带内水生植物35305立方米;而通往调蓄带的河道,通过河长制的常态化管理,如果不遇大雨,已基本没有垃圾。

据澄江县河长制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抚仙湖103条入湖河道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市县镇村四级238名河长巡河通过网格化的管理,确保了河道卫生;抚仙湖沿湖16块214亩湿地和东岸300亩菖蒲和水生植物完成收割;湖滨缓冲带清理复耕复种80块33亩。

在抚仙湖西岸的著名风景旅游区禄充,以往想做却一直没能做成的红线110米范围内餐馆清理以及餐馆雨污分离、油水分离,在“雷霆行动”的推动下顺利完成。

“很多餐馆刚建起来,连小虾米都没有卖出过一粒,就被拆除了。”据澄江县龙街街道办事处禄充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李勇介绍,当地共有大大小小的餐馆275家,110米红线范围内2016年《云南抚仙湖保护条例》修订后新增的9家餐馆全部永久性关停,其余餐馆关门整顿,实施雨污分离、油水分离。泰盛饭店总经理张瑜告诉记者,他们为此投入了14.8万元,而小型餐馆平均每家投入2万元左右。

据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市县联合工作组办公室副主任杨航介绍,“雷霆行动”期间,抚仙湖径流区共1575户餐饮住宿单位完成整顿,其中一级保护区关停54户,二级保护区关停45户,餐饮住宿业全部安装大气、油水处理设备,污水垃圾实现了统一收集处理。

而这只是“雷霆行动”中关停拆退战果的一小部分。

首先,难度最大的退企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22家中央和省属、市属、县属的企业已经退出一级保护区,投入资金3.45亿元,退出土地面积955亩,退出建筑31万平方米;关停径流区25个采砂石场、3户水泥粉磨站,抚仙湖径流区再无工矿企业。其次是退房,抚仙湖径流区内682宗临违建筑全部拆除。

另外,抚仙湖径流区内畜禽养殖和塑料大棚的退出也取得了突出成果。一级保护区7户10714头(只)规模畜禽养殖已全部退出,二级保护区认量999户133万头(只),签订关闭搬迁协议660户36.5万头(只),已退出50户7704头(只);径流区大棚认量签字152户909亩,签订退出协议87户124亩,拆除13户30亩。

杨航告诉记者,抚仙湖湖内的问题得在岸上解决。借此次行动之机,抚仙湖全面启动径流区377个村落截污治污工程,完成沿湖69个村庄应急截污工程,杜绝污水直排抚仙湖。实施县城老城雨污分流完善工程,铺设管网18.4公里。沿湖506座公厕建立日常保洁机制,新增安置147组、354只分类垃圾桶。同时,清理湖岸乱停乱放以及占道行为共282起,查处违法案件4起,收缴违规网具15张、绳子200米、地笼527个、推进器13台、电瓶7只,劝阻和制止不文明旅游行为53   起,拆除临时码头2个。

此外,一些抚仙湖保护的宏观性问题以及体制机制的问题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比如,沿湖2.8万人生态移民搬迁和抚仙湖径流区坝区5.35万亩耕地休耕轮作,为抚仙湖保护腾出更大的空间;在优化空间管控方面,执行“四条红线”和环评、水保“三同时”的制度将更加严格,对抚仙湖周边在建开发项目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这次“雷霆行动”的战果十分显著,是在抚仙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所做出的一次全方位的努力。

“绿水青山是行动的结果,而保护绿水青山则是这个结果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罗江鹏告诉记者,“雷霆行动”只是保卫抚仙湖攻坚战的一个开始,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紧锣密鼓地组织实施保卫抚仙湖雷霆行动第二阶段行动以及抚仙湖综合保护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关停拆退、环湖生态建设、镇村两污治理、面源污染防治、入湖河道整治、城镇规划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新时代“仙湖卫士”八大行动,着力推动抚仙湖保护治理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和拓展,为抚仙湖打造更加牢靠的保护屏障。(玉溪日报记者 邢定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