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喜报传来——昆明市2019年GDP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提升至12位,超过沈阳、长春、石家庄、南昌、哈尔滨5个城市。
从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的发展质量指数来看,昆明在“绿色、开放、共享”3个维度分别排第3位、第7位、第8位,其中“绿色”排名最前。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嘱托:“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5年来,昆明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绿色变成一种永续发展的理念、自觉自愿的行动,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昆明蓝成“金字招牌”
如果你第一次来昆明,走出机场或车站,一定会率先被眼前如洗的碧空所吸引,随之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已成为昆明的一张“金字招牌”。
数据就是最好的注解: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这是滇池全湖水质在2018年升至Ⅳ类后,第二年达到同等水平;湖滨湿地被评为“中国最美湿地”,南滇池湿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盘龙江复航,重拾高原“水城”慢生活;2019年,昆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和优良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完成滇流域及西山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修复9000余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9.57%……
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也需要科学规范的保护和治理。在昆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大气污染防治始终是重头戏,被列入“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之一来抓。
科学规范的保护治理,以精细化的分析为基础。经过监测分析,昆明的空气污染中扬尘占了大头,其中又以工地扬尘为主要污染源。因此,近年来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工地扬尘污染被当作重中之重来严抓。
“在工地扬尘治理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所承担的主要职责是什么?你们觉得履职到位了吗?”
这段“辣味”十足的对话,出现在2018年2月11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不力质询会议上,这成为昆明市严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次经典案例。严格的监管迎来成果,2019年昆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排名全国省会城市第五名。
人大质询只是昆明严抓环境的一个缩影。无论是大气、土壤还是水环境治理,都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滇管局等部门都参与其中,联合执法持续开展专项行动。市民也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督管理,2019年,单是市生态环境局处理的12345和12369环境污染投诉案件就达1.1万余件,充分发挥了群众的监督促进作用。
滇池水质持续向好
滇池保护治理,是昆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头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抓,更是将此项工作放到事关全市发展的重要位置。
2015年8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连元到昆任职后的第一次调研就是滇池治理工作。在盘龙江入湖口,程连元特意灌了一瓶滇池水,并要求环保部门检测后把指标贴在瓶身上。“这是我到昆明工作后灌的第一瓶滇池水。以后再灌一瓶,对照水质看滇池的变化。”程连元说。之后连续几年,每年调研滇池治理工作时,程连元都会灌一瓶滇池水。
为深化滇池保护治理,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昆明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全市河长制工作的目标任务。随后,又创新出台“全面深化河长制”,在体系上形成市、县、乡、村、村小组“四级河长五级治理”。每年,河长均对责任河道及区域进行巡查,河长制督察组逐步对各地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督察调研。此外,积极探索建立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滇池流域34条河道及支流沟渠全面实行生态补偿;编制了“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采取河岸截污、河内清淤、生态修复、清水补给等措施,实施了35条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综合整治。
2019年底,市委书记程连元率队调研滇池治理工作暨巡查盘龙江,再次灌了一瓶滇池水。此时,滇池水质已从2014年的劣Ⅴ类好转为Ⅳ类。2015年至2019年滇池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呈现明显下降,滇池水质已明显改善,并持续向好。
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经济发展必须向效能问效益,尤其是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工业。
宏观来看,截至目前,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两个“2000亿元园区”以及省级园区呈贡产业园都已进入国家绿色园区行列。绿色GDP已成为昆明园区经济的支柱,同时,也是全市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指挥棒”。
过去5年,全市以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一批工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得全市工业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环保。
微观来看,绿色制造已在昆明的支柱性行业的领军企业中扎根,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绿色工厂”,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带头作用。
作为大型有色金属制造企业,绿色生态早已成为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张名片。在条件严苛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名单中,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有色行业、中国西部省份工业企业中的唯一一家。依托云南省丰富的清洁水电能源,落实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公司以打造“水电铝一体化”全产业绿色生态链为主要目标,大力推进生态设计,依靠调整产业结构、系统集成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实施清洁生产,全面推动铝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2019年,公司成为电解铝行业首家国家工业产品绿色(生态)设计示范企业。
云南锡业锡材有限公司是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要从事焊锡材料、锡阳极材料、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锡材加工基地。该公司每月对能耗指标进行对标,每季对能耗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能耗指标作为体系管理考核的重点进行监控管理。负责人介绍,公司的目标是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的全新产业链,能效水平和绿色环保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产品的生产与开发,是国内燃机行业的排头兵。近年来,昆明云内动力进行了水涡流测功机改造、热芯改冷芯等技术改造,力求将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以工业废固处理为例,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铸工车间实施了热芯改冷芯制芯工艺,每年约减少48吨铸造废砂的产生。同时,公司又实施了“旧砂再生系统”项目,铸造产生的废泥芯及铸造废砂可再生利用,每年可为公司节约新硅砂材料成本费用约50万元,每年减少废砂外排约1.5万吨。
据昆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数据,“十三五”前四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26.99%,提前两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如今,“春城绿”“滇池清”“昆明蓝”已成为昆明的“标配”,昆明正加足马力,让经济和环境一起腾飞,努力打造蓝天永驻、碧水长流、绿润昆明的世界春城花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昆明日报 记者董宇虹 吴洁)
随评
把高质量发展底色擦得更亮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是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这几天,昆明市2019年GDP总量超5个省会城市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而在“绿色、开放、共享”3个维度的发展指数中,“绿色”排名最前,这是昆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是绿色生态理念在昆明的落地生根,也是昆明擦亮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结出的果实。
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昆明,近年来在滇池保护治理、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大健康产业、工业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经济发展在提质增效上取得实质性进步,为昆明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增速。
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从宏观环境看,外部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发展中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仍然突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今年开年就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要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交出发展新答卷,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加艰苦的努力。
尽管如此,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在增多,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的态势依然强劲,只要我们坚定一定要过这个坎的决心、一定能过这个坎的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就会更加广阔。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要筑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比如指标体系、标准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制度环境等。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主动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对表,及时修改校正,让高质量发展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面对新起点新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昆明日报评论员 小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