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官渡现代型农业初现端倪

2020年09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0-05-31

新闻速读   

随着昆明城市的发展,官渡区已经成为昆明主城的核心区,农业形态已经从传统的种养殖转变成为农产品的主要加工、流通区,承担着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建设城市生态屏障、以综合性服务体系辐射带动全市、全省现代农业建设等多重任务。通过建设具有都市型、流通型、集约型的农业体系,如今,官渡现代农业初现端倪。

“我市提出针对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4210工程’,使农业成为了未来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产业。目前,官渡区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向前推进,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容使得全区农业基础地位逐渐被弱化。官渡处在城市化加速、工业化提升和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促进官渡区农业转型和都市型农业的完善,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官渡区农林局局长粟云华看来,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事关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的系统工程。

由于资源现状和“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整体发展,官渡区优势强、收益高、见效快、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农产品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农产品在空间布局上逐渐由滇池沿岸向东北部山区集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据统计,2009年,官渡区农林牧渔总产值14196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8442万元,占62.3%;在农业产值中,蔬菜、花卉等优势园艺作物的产值达到78300万元,占农业产值的88.5%;牧业产值45751万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2.2%。畜牧业产值中,禽蛋、生猪、牛奶三项的产值达到37986万元,占牧业产值的83%。因此,从结构指标看,官渡农业已经具备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我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名特优新产品不断增加,产业类型多头并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官渡区农林局副局长杨强介绍,去年,官渡区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协会28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及协会28家、区级龙头企业13家。28家企业及协会中,资产总额5000万元以上的有15家,其中过亿元的有8家;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有13家,其中过亿元的有10家。杨强说:“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合作关系不断调适,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户依托各类组织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以整体姿态面对市场,全区的农业生产总体上已经进入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评判现代型农业的标准不是固定的、单一的,更不是以蔬菜、花卉等产值的多少,龙头企业的数量来决定,它是一个涵盖农业现代化进程综合要素的综合体现。

官渡区利用都市核心区和产业基础,大力开展农业经营、管理、运作理念的创新。结合全区都市发展现状,通过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实现通讯全覆盖,推进农村信息化,为官渡农业生产层次和农产品整体品质的提高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依托中心城区的会展条件和较为成熟的市场运作优势,官渡区建立大型农产品展示交易市场,形成较为系统的市场理念和较为规范的市场运作模式。理念的创新不仅增强了官渡农业的竞争力,也对官渡农业的产业价值和产品附加值起到了提升作用。

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变化莫测的市场供求,官渡区全面安排部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工作,广大农民群众逐步走上联合协作之路。各种新型农业合作组织形式不断涌现。由各类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带动的农户数量不断增加。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合作关系不断调适,农户依托各类组织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以整体姿态面对市场,全区的农业生产总体上已经进入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在都市现代型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发展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这既是官渡区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成效,为现代新型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据了解,官渡区积极推进滇池沿岸“四退三还一护”,湖岸种殖基地逐渐退出,向北部山区转移,生态得到了有效保护。大力推进无公害生产技术,大幅度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现代型农业也包括了实实在在促农增收的劳动力转移工作。”官渡区农林局副局长杨强说,官渡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工程紧紧围绕对外输出和技能培训两大重点,不断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改善收入来源。为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去年,全区就培训17010人,占任务数9500人的179.05%;其中技能培训2150人,占任务数1500人的143.33%;转移14003人,占任务数8300人的168.71%。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