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读 根据规划设计方案,波罗村改造后将形成集金融、商业以及5A级商务办公和超5星级酒店、高尚居住社区等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成为昆明北市区现代城市中的重要标志,将彻底弥补片区内现代商业配套不足的短板。
“波罗村是盘龙区最大的一个城中村,之前我一直觉得不可能有哪家企业敢进来改造!”第一次进村采访时,波罗村一位村小组组长对记者直言。不过,他的想法在云南凯华房地产有限公司到来之后发生了变化。4月30日,盘龙区四个城中村联合举行了改造动工仪式,波罗村也在其中。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这里将拥有金融、商业、娱乐、居住等现代化城市功能,成为昆明北市新城的标杆型社区。
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曾经的“睡城”北市区经过10余年持续开发的积淀,目前就居住价值而言堪称昆明最成熟的区域。但相比早早开始培育的居住价值,这一片区的商业价值,则是近几年随着居住人口越来越多以后,才开始逐渐被“唤醒”。人气带动超市、休闲娱乐等商业形态日渐丰富,财富中心到龙头街一带,成为当前北市区商业配套最好的地段。
然而,北市区人口聚集的速度似乎远远超过了商业配套的速度。尤其世博—穿金路板块,目前几乎找不到像样的大型商业载体,而这一片恰恰是北市区近几年新建住宅最多、入住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零散的低端商业形态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居家需求,城市功能的“短板”让这一片区的新老居民感到了不便。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推进,位于世博—穿金路片区腹地的波罗村改造,担负起完善这一片区城市功能的使命。
波罗村改造项目位于金辰街道办事处云波社区,改造范围东至穿金路,南至北辰大道,西至金汁河及昆明自来水公司第二自来水厂,北至云南印象,总用地面积达742.74亩,净用地面积达576.80亩。根据规划设计方案,这里将集中金融、商业以及5A级商务办公和超5星级酒店、高尚居住社区等设施,建成后是昆明北市区现代城市中的重要标志,将彻底弥补片区内现代商业配套不足的短板。
做标杆的喜与忧
“上有可乐,下有波罗”。波罗村的居民都知道这句话。把在呈贡和盘龙的两个村相提并论,也许是方言说起来押韵,也许是两个几百年历史的自然村在本地名气极高。如今,它们都发展成人丁兴旺的超大型社区,正在被城市化的力量所牵引、所融合。尤其是紧邻二环的波罗村,在城市包围农村的大势下,早就失去农耕条件,又无法融入城市,成为“标杆型”城中村。
“我们村的经济可以说是快到崩溃边缘了,再不改造,村子里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连垃圾清运费都付不起了。”这是记者在波罗村听到的一位村民的心声。
作为盘龙区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波罗村在同一天启动的四个项目中,体量远远超过其余三个的总和。改造范围内,拟拆迁总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动迁村(居)民户约1313户,公建单位84家。另外,目前居住在波罗村的人口超过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仅占15%左右,流动人口比重高达近85%。
在没有任何行政手段干预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形成这么大规模的自然村,说明波罗村是一块难得的旺地。但如此大面积、高密度的建筑物拆除量,如此众多的动迁户数量,情况复杂,在盘龙区乃至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中却又是少有的,堪称改造中的一块“硬骨头”。
“我们村子太密了,没有空地,作为企业,要有利可图,难得凯华公司来做波罗村的改造,凭这一点我就觉得这家企业不错。”前面提到的那位村组长有感而发。
据了解,作为波罗村项目的参与改造企业,云南凯华房地产有限公司2009年上半年就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今年2月,“波罗村城中村搬迁改造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正式挂牌,该公司前期就安排11名工作人员进入项目现场办公,一方面与金辰社区和波罗村各村小组形成有效沟通,全面展开搬迁改造工作小组的工作,另一方面配合拆迁公司对村民进行宣传工作,力求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入微和人性化。
目前,八易其稿的项目修建性详规已上报市规委会审批,波罗村拆迁改造范围也已确定,将力争在2010年8月前完成拆迁工作,并在局部区域启动回迁安置房建设。
供应低碳生活方式
地铁建设本月刚刚启动,已让很多工作与居住地南辕北辙的昆明人深深感到出行的痛苦——这样的生活方式是长期以来“同心圆”式发展的产物。云南凯华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雨翰认为,多中心发展是城市进化的必然趋势,波罗村改造后涅盘而生的“盛唐城”项目,营造的正是在昆明的城市副中心地带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链,集教育、康体、商业、娱乐等设施的配备,为居民提供所有工作、生活功能,依托整个昆明市,真正成为一个小型次级生活城市。
“把居住、生活、娱乐尽可能安排在同一个社区,让大家减少不必要的开车,避免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假如一辆私家车一年跑3万公里,进入我们提供的生活方式,车也许每年跑1万公里就够了。”吴雨翰把这诠释为“盛唐城”低碳生活的一种形式。因此,区域内除了商业和居住功能以外,还考虑独立设置36班小学、12个班幼儿园2所,高级会所、电影娱乐、便民超市、社区管理用房等公共配套设施。独立配置城市公共绿地,合理布置城市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及社区内污水处理等环卫设施,配置网上的公告配套设施,为片区提供有效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内部道路运用节地模式,将车行道路设置在景观绿地下面,部分区域还设计了地下及局部架空停车场,形成半地下的立体交通体系,这同样是“盛唐城”低碳理念之下的一个创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