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009 嵩明站在新起点上

2020年09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08-12-29

核心提示

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这一哲学命题在嵩明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2008年,嵩明的变化前所未有。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工业突破和县城规划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大进展。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岁末年初,嵩明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奋力起航。

“嵩明能够有今天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来之不易的。”嵩明县委书记王春燕坦言。特别是今年以来,嵩明县按照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在抓规划、谋发展和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工业突破、县城规划建设等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辞旧迎新,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2008年的建设成果该如何继续?嵩明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又将怎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县委书记王春燕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嵩明围绕昆明“一小时经济圈”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回首

嵩明在悄然中奋起

嵩明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是昆明市的近郊县,距昆明市区43公里。全县国土面积1357.29平方公里,辖5镇2乡10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5.6万人,耕地面积30.3万亩。嵩明坝子总面积446.1平方公里,为云南省第七、昆明市第二大平坝。嵩明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花灯之乡”、“龙狮之乡”、“肥酒之乡”、“民歌之乡”的美誉,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是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音韵学家、诗人兰茂的故乡。嵩明位于盘龙江、牛栏江源头,境内有各类水库塘坝263件,蓄水总库容11564万立方米,全县水利化程度达78.8%,是滇中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年产水2亿立方米,为松华坝水库提供90%的蓄水量,是昆明主城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这样的区位优势,注定了嵩明历来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并且现在仍处于昆明市第三板块。然而,加快发展是全县人民共同的愿望,通过认真学习和研讨,进一步确立工业化是嵩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对于嵩明这样一个有上千年农耕文化历史的农业县来说,工业强县,无疑是一条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型,用“三化”化“三农”服务“三农”,这不仅已经成为了县委、县政府的共识,还在全县的发展中得到了一步步的验证。

县委书记王春燕介绍,近年来,嵩明县委、政府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高效农业向基地集中”,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敞开县门招商引资,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局面。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28600万元,比上年增14.3%;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99800万元,同比增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22892万元,同比增40%,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41889万元,增长4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06万元,同比增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元,同比增25.7%,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63元(现价),实际增长7.11%。

定位

给嵩明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嵩明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情况,促进全县方方面面的发展?无疑,这首先需要一个定位,一个将自身置于外环境中的定位。正如王春燕所说,嵩明的核心工作是抓住机遇,对嵩明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确定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并通过狠抓落实,大干苦干,实现目标任务的完成。市委把昆明的发展置于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来审视,嵩明也要站在这样的高度重新比对,正确审视当前的发展现状,嵩明现在的发展仍处于以农为主的县域经济,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局势,所以,嵩明更应该站在全市、全省乃至更高的高度来考虑如何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重点突破;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实现资源最大化和最优配置;通过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实现最大限度的借外力发展。

给嵩明一个更新的高度!跳出嵩明看嵩明,将嵩明放在广阔的环境里,让嵩明有一个发展的大舞台,这是一种科学发展的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判断。

“当前,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纵深推进,嵩明县经济社会正进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转型期,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既有实现大发展的极好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县委书记王春燕充满了信心:通过实施县域经济“543”倍增计划和城镇化体系的构建,嵩明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嵩明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昆明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嵩明已经具备规划发展成为昆明的卫星城。已进入昆明“一小时的经济发展圈”,并且其拥有的生态资源、土地资源、便利交通和近邻新机场,将助推其作为昆明“一小时经济发展圈”的重要地位。随着昆明新机场的建设,嵩明即将成为中国第四大空港经济发展区域。嵩明处在昆明和曲靖两大重要工业城市的发展走廊,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宽阔的土地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优势,将提升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成为接纳和承接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

“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是非常难得的,杨林工业园区是1992年省政府批准建设的全省首批工业园区,嵩明还是全省40个工业强县之一,我们没有理由不再不加快发展,否则我们的工作就将是失职。”这已经成为了嵩明县委政府的共识。

规划

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运用

嵩明提出跨越式、可持续、和谐发展,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力争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区)城市发展中的排名有较大提升,是科学发展观实际运用的判断和必然。嵩明是全市乃至全省具备发展基础性资源的丰富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土地、交通等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嵩明林地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70%;森林覆盖率达47.6%(境内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63.3%);

宽阔的土地资源:嵩明坝子是昆明主城外最大的坝区,为云南省第七大、昆明市第二大坝子;

便利的交通资源:嵩明距离昆明新机场仅15公里,高速公路,昆明到贵阳、上海的铁路穿境而过。这样的交通条件,让嵩明进入昆明市“一小时经济发展圈”的范畴;

较好的工业发展优势:嵩明处于滇中重要的工业发展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这一系列的优势是嵩明所独有的,怎样利用和转化这些有利条件?嵩明开始了自己的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嵩明在对一、二、三产业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聘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团队完成了县城的总体规划,杨林工业区、职教园区、长松园、嘉丽泽片区等近30多个规划,为嵩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突破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嵩明县首先按照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规划,对全县区域建设功能区进行划分,统筹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可持续的有序发展,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嵩明县共引进投资项目89个,其中,外资项目10个,内资项目79个。外资协议投资6516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958.87万美元;引进县外项目协议投资129.14亿元,实际到位到位资金15.87亿元。

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下,坚定不移地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工业产业集聚发展。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园区发展的要求,突出杨林工业园区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放活工业园区人权、物权、财权,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工业突破搭建了平台。加大园区土地收储力度,采用BT等方式加快园区“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载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度。

与此同时,嵩明县还把有一定工业基础和规模的嵩阳、小街、牛栏江镇纳入杨林工业园区的大盘子,进行统筹规划、要素建设和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以杨林工业园区为核心、“一区四园”工业发展格局,初步建立起以装卸制造、精细化工、生物制药、建筑建材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到今年底,全县非公企业达7810户。非公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482600万元,同比增长27.2%,非公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58500万元。其中,杨林工业园区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087亿元,完成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

发展

可持续“生态、富民、强县”目标

嵩明正在经历着历史与时代的整合,传统与现代,农业与工业,无论哪一方面都在这个古老的县域内悄然并行。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以工业为突破,走工业强县之路,已经为嵩明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更多的嵩明人,也将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步步地实现“小康梦”。虽然成功已近在咫尺,但县域经济的发展,又不仅仅只是一个突破。可持续的生态富民强县成为了嵩明发展的目的和期望。

嵩明要实现生态、富民、强县的目标。县委书记王春燕坦言:解放思想将是嵩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扩大改革开放将是嵩明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举措,加快发展,借助外力,引进外来发展要素的聚集,以扩大开放促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说:“现在,嵩明的财政仅只是吃饭财政。我们只有扩大开放,引进外力,引进外来资本来干,才能加快发展。但在扩大开放过程中,我们要坚决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来办。市场经济要坚持几个重要法则,一是政策法规合理公平的法则,保护投资者公平投资环境;二是资源进行市场配置的原则,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我们要减少行政的配置,用市场来配置,实现最优配置。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没有好的软环境客商不敢进来,那我们这个地区就痛失竞争的机会,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和良好的软硬环境,是我们下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工作。”

嵩明作为昆明和“两江”水源保护区,生态是最大资源,也是必须保护的资源,为此,还要在富民、强县之前加上“生态”两字,这才是真正的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目标。嵩明深入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以松华坝水源区为重点,以建设生态县为目标,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松华坝水源区实行水源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实施觉醒行动、清洁行动、治污行动、绿色行动、减氮行动、关爱行动“六项行动”,对松华坝水源区进行综合治理。据了解,今年以来嵩明县在牧羊河、冷水河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四全”工作,建立河道保洁长效机制。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完成核桃种植1.6万余亩,推广生物多样性种植1.5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8.4万亩。加大以县城、交通要道、水源区面山为重点的绿化工作力度,累计完成义务植树303万株,城市及交通沿线面山造林5787亩,完成“五采区”植被恢复试点工程造林340亩。

县城要有大发展,乡镇也要加快发展,嵩明进一步统筹发展,用“三化”化“三农”、服务“三农”,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于嵩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农民收入与其他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因此,嵩明需要统筹兼顾各个乡镇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统筹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人民。

展望

兰茂故里跃上新台阶

“嵩明有了总体定位、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按照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省、市当前扩大内需的机遇,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工业突破、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和县城规划建设等方面抓好落实,实现‘543’倍增计划,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在全省综合实力的排位有较大提升。

县委书记王春燕表示,为实现目标,嵩明提出全力打造“三个一流”的要求,即:打造全省县(市)区一流的招商引资环境、打造全省一流的工业园区、打造全省一流的生态县。当前,嵩明发展的方向已明,思路已清,嵩明县委、县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迅速投入到抓落实、抓项目推进、抓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强势推进嵩明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在2009年跃上新台阶。

结束语:使命和梦想推动着嵩明经济社会逐步转型,推动着嵩明向生态、富民、强县目标加快发展,推动嵩明向更高的台阶迈进。35万嵩明人团结一心,一同努力、一同奋斗、一同期待美好明天!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