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矿而生的东川,工矿业一直是其支柱产业,几乎支撑着当地经济的整壁江山。为加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近3年来,东川区委、区政府始终致力矿业整顿,使得过去那种严重的私挖乱采现象被有效杜绝,矿山秩序良性运行。
2008年,为了有效遏制偷挖盗采现象,东川区再出重拳整治矿业秩序,并以“严打”专项、系列创建覆盖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东川创平安特区、建和谐家园成效明显,营造出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2008年12月29日,一个不平静的日子。一向安静卧踞在大山深处的东川区拖布卡镇马家沟和小烟地片区被一阵阵巨响惊醒:700公斤炸药顺利炸封了17个非法开采金矿点。这标志着东川去冬今春整治、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重拳整治矿业秩序
为进一步巩固东川区整治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成果,加强矿产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该区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东川区在过去几年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决定从去年底起,用3个月时间在北部四乡镇集中开展进一步整治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行动。
2008年11月17日,东川区委、区政府在拖布卡镇召开了去冬今春进一步整治和规范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动员大会,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和参与此次整治工作。同时,区政府印发了《东川区关于开展今冬明春进一步整治和规范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公告》300余份;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为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此次整治重点地区--拖布卡镇,工作组与驻地企业金东公司共同组成两个清理调查组。其中,一个组负责对原金山公司在从事矿业活动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调查和核实;另一个组负责对14个协议矿点(硐)的前期投资及经营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其基本情况。
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对此次行动的重点地区拖布卡镇的马家沟和小烟地片区的17个非法开采金矿点进行炸封,营造一个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让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据悉,针对环境污染和矿山安全严峻形势,区委、区政府已经对现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实施关停。2007年以来,关闭了东厦水泥厂,拆除了滇北建材公司4万吨/年水泥生产线,搬迁了大飞龙陶瓷有限公司。在矿山整治中,发现涉矿违法案件23起,制止21起,立案查处5起,移送司法机关2起,强行封停无证开采矿硐52口,没收非法矿产品543吨,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深入推进平安特区建设
矿业专项行动整治是东川区打造“平安特区”的一个缩影。三年来,东川区结合区情,在打造平安特区建设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5年以来,东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平安特区”创建工作,把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平安创建的各项工作纳入全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以建设平安特区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总体要求,结合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实际,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主线,以创建“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市场”、“平安小区”等为载体,以“三个强化、四个下降、五个提高”为具体工作目标,扎实深入开展平安特区建设工作。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20余次专题研究、视察、审议平安创建工作。为加大平安创建工作力度,区综治维稳委进一步明确、细化各综治维稳成员单位在平安创建工作中的共同职责和具体任务。区委、区政府与8个乡(镇)和89个部门、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定各乡镇、各单位“一把手”为平安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平安创建目标管理领导责任书,签订率达95%以上。
区创建办加强对“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社区”和“平安村(组)”创建工作的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评议。三年来,区委、区政府共命名89个“平安单位”和“平安乡(镇)”。全区95%以上的乡(镇)和辖区单位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目前,全区8个乡镇以一个或多个行政村划分54个警区,依托村、居委会设立17个警务室,配置驻村民警,进一步掌握社情民情,对实有人口、治安进行管理,组织群众开展治安防范。
特色创建走出创新路
如今,“平安创建”之花在东川每一个角落纷纷绽放——
红土地镇对村两委换届新上任的村组干部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创建等业务知识学习培训,并制作了“平安户”三字经,采取图文并貌的形式在村组广泛宣传;
汤丹镇以矿山、交通安全为重点,充分发挥民兵应急维稳队伍作用,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统一制作平安创建相关宣传牌匾下发到村、社区;
铜都镇积极开展社区、农村警务试点工作,以治安巡逻,排查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平安村(组)”、“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指导桂苑等社区由低保人员组成义务治安巡逻队,大力推行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等群防群治管理模式;
乌龙、拖布卡、阿旺、因民、舍块等乡(镇)投入创建经费在公路沿线、集贸市场设置永久性宣传标语,进一步组建和完善了民情信息员及民兵应急队伍,在集镇建设、矿区整治及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6年,云铜工业园采取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增强“要我创建”为“我要创建”的理念和意识,把领导重视、群众基础好、管理工作扎实的四家企业作为平安创建示范企业。目前,云铜工业园区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在二十一个企业内组建了由干部、员工组成有92人的内部保卫组织,负责企业内巡逻执勤、安全保卫等任务。
在“平安学校”创建活动中,全区24所中小学校聘任了法制副校长和兼职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公安部门采取领导、部门挂钩联系学校制度,联合教育、工商、城建、文化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秩序进行综合整治,明显改善了各校园的学习环境和治安环境,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立足基层化解矛盾
3年来,东川区以实现“四下降”的目标,按照“信息队伍多样化,信息来源多元化,分析信息专业化,综合反馈网络化”的思路,建立联合排查制度,形成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区乡(镇)两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制度。
对重大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区委、区政府领导直接参与协调和处置,仅2007年就排查出21起重大矛盾纠纷并及时妥善调处。
2007年,全区共受理来信来访5689件(次),办结5575件(次),办结率为98%,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其中,及时妥善解决阿旺镇拖落村与海科村人畜饮水纠纷,避免了两村村民群体性械斗发生。一年来,全区未发生因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恶性案件。
其中,为保障坝塘水库工程按期竣工,区委成立由政法委牵头的坝塘综合整治工作组,以保障重点工程顺利施工为目标,以整治坝塘库区治安秩序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组织区国土局、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局和乌龙镇等部门人员240余人,拆除坝塘水库周边及坝塘移民新村私搭乱建违章建筑28户,面积2500余平方米,有力地维护了坝塘周边的治安秩序,保障了坝塘水库工程按期竣工,坝塘移民新村的村容村貌也有了明显改观。
重点整治社会秩序
近年来,东川区始终坚持严打方针,切实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多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并以侦破命案为龙头,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努力实现刑事案件“两降一升”的总体目标。
3年来,成功破获了“4.19”、“5.09”、“5.30”、“6.29”、“7.25”、“8.06”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恶性案件;摧毁以孔某为首的涉枪恶势力、以马某为首的寻衅滋事等3个恶势力犯罪团伙,抓获团伙成员35名,收缴自制火药枪7支,管制刀具一批。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公安机关快侦、快破,加大破案力度。全区立各类刑事案件816件破404件,综合破案率49.5%,与去年同比立案绝对数减少292件,下降26.35%,破案数与去年同比绝对数增加43件,上升16.9%。抓获犯罪嫌疑人276人,刑事拘留230人,批准逮捕141人,打掉团伙10个42人。受理行政案件2866起,查处2513起,其中治安案件发现受理1344,查处949起。与去年同期相比,治安案件的发现受理数下降了5.3%,查处数上升了9.08%。抓获处理违法人员1053人。
检察机关依法快捕快诉,确保案件质量。共批准逮捕88件141人,同比件数下降18%,人数减少15%;提起公诉82件139人,同比件数下降15%,人数减少7%。
审判机关快审、快判。共受理各类案件1012件,结案718件,结案率70.9%;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执行工作共结案248件,执结标的422.85万元。
司法机关以“法律六进”活动为切入点,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79场次,受教育群众11万人次,举办了《物权法》、《森林法》、《税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法律咨询解答5000余人次。共受理各类纠纷案件3423件,调解成功3252件,成功率95%。
正是经过3年来的不懈努力,东川区“打造平安特区、构建和谐家园”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增强乐“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把平安创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和谐旅游城市建设相结合、“无毒乡镇社区”创建等相结合,正形成创建“平安特区”人人有责的共识,全力推进“平安特区”创建新局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