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已成为货物集散的一大中心。记者杜文蕾摄
速读 2010年,昆明市印发了《昆明国际陆港(无水港)王家营片区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深入推进昆明国际陆港(无水港)建设,并将经开区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作为国际陆港的重要承载平台。从此,经开区在昆滇现代物流业中被寄予更多期许。
目前,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海关和检疫办公大楼设计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场平等前期工作,预计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构建大通关格局
“海关和检疫大楼建成后,将使得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作为昆明国际陆港的口岸功能更加完善。”昆明出口加工区管理局局长陈郁锋介绍。
国际陆港(无水港)是大量吸引聚散国内外集装箱货物、促进进出口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内陆港。通过建设国际陆港,海港企业将海港所具有的订舱、国际货代、海港堆场、保税仓储等功能向内地城市延伸,依托铁路、公路运输,实现内陆港国际贸易物流与海港物流的无缝对接、实现与国际港口的直接通关。
按照国际陆港的功能定位,铁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是其建设的前提条件。昆明经开区内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有产业功能明确的子园区,并且在王家营洛羊片区形成了现代物流企业的聚集,因而成为建设国际陆港的不二之选。
2011年,经开区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张宁任组长,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家营国际陆港建设管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出口加工区管理局。该指挥部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口岸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着手引入报关、报检、签发提单等口岸监管与服务功能,使得国际陆港的基础核心基本形成。
目前,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已聚集了一批发展订舱、国际货代、保税仓储等业务的物流企业。中国-东盟商贸港、云南星长征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正在积极建设,未来将形成大宗商品的集散地。此外,昆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已于2006年建成并运行。这是铁道部在全国设置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2009年发送到达集装箱货物近400万吨,预计2015年将达1100万吨,远期为1800万吨。
接下来,海关和检疫办公大楼将投入建设。经开区在完善口岸功能的基础上,将把出口加工区的保税功能向国际陆港延伸,从而进一步夯实国际陆港实现进出口货物公、铁、海多式联运的基础,构建大通关格局。
实现昆明进出口物流总需求的40%
而作为国际陆港的重要基础支撑,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内的路网建设也在积极推进。
目前,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内,鸿运大道、呈荣大道已经建成。设计宽度为40米、贯通片区南北的另一主要干道联运大道按计划将于本月建成,呈运大道西段亦将于年内完工。片区外,呈黄快速干道使得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与经开区内大冲工业片区、信息产业基地等园区联通,并将把昆玉高速、绕城高速、昆石高速、石安公路几大快速干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物流快速通道;同时将呈贡新南站、昆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长水国际机场有效串联,从而形成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对外连通的一条主要干道。
在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周边,昆河铁路、南昆铁路、昆石公路、昆玉高速公路、昆河高速公路等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也构成了该片区联通外部的主要交通网。
“十二五”期间,经开区将着力打通王家营洛羊国际物流片区与周边几条快速路的交通节点。其中,向西北方向将打通与南绕城的连通通道,向北通过提升跑王线打通与昆玉高速、呈黄快速干道的连通通道,向南打通与彩云路的连通通道。届时,将形成内外通达的大交通网络。
按照《昆明国际陆港(无水港)王家营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昆明国际陆港可实现昆明地区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20%-25%,进出口物流总需求的40%以上。其国际国内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在380万吨的基础上预计年可达15%的增长率,累计可吞吐国际国内集装箱货物近4500万吨。(昆明日报 记者刘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