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创意云南2018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非遗技艺木雕、刺绣、手绘视频……在今年的文博会上,度假区结合自身实际和产业功能定位,以文创+旅游休闲为核心,带来了度假区文教投公司、云南民族村、大师会、公园1903梦幻联邦乐园、来画手绘视频等众多文化企业。近年来,度假区已经基本形成旅游文化业、餐饮文化业、会展文化业、影视文化业、金融文化业5个文化板块,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手绘视频一键导出
“这是什么,还能直接在木板上刻出来啊?”在云南民族村白族木刻展台前,很多市民纷纷拿手机拍下现场制作木刻的过程。“这是木刻,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接在木板上将历史建筑、景观、人物、动物等不同的元素刻下来。”现场正在制作的手工艺人介绍,因为直接呈现整个制作过程,图案生动,别具一格,每天都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观赏。
“不管你会不会画画,只要运用我们平台内的素材,都能生成一段自己制作的视频。”来画手绘视频工作人员介绍,来画手绘视频只要通过图片、文字、手势、音乐等元素组合,都能一键导出手绘视频,让视频制作成为简单的事情,人人都可享受创意与创作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度假区文教投公司现场展示了文化和教育两个领域的产品。其中,微信公号“说书人”“齿间骚年”已经形成了自有客户群体,今年正在申报昆明市创新性文化产品项目,通过深化产品内容,形成完整的短视频文化产品;教育产品板块的研学淘App、中国文联影视基金会优才生计划和英语分级阅读等项目,正在积极寻求与幼儿园、中小学校合作的可能性。
9家企业获190万元扶持
一直以来,度假区按照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一直把文化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来抓,把文化产业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特别是2009年3月以来,度假区结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昆明“文化昆明”建设的具体要求,更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提出了“文化活区”的发展思路。
目前,度假区已建成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俗博物馆、袁晓岑艺术园、海埂国家体训基地、红塔体育训练基地、滇池高尔夫、万达高尔夫、滇池春天温泉SPA、草海大坝永昌湿地、西贡码头、茶文化大观园、昆明故城、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精品文化项目和有活力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业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链齐全,文化产业的效益初显。
为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度假区相继出台《度假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度假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5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推动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扶持文化创意、软件信息服务与新媒体技术、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等符合辖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招商条件的企业,并将成长型文化企业纳入度假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为度假区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开拓了更广的道路。
2017年,度假区共扶持9家企业9个项目,扶持资金共计190万元。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十三五”以来,度假区按照“规划引区、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兴区、文化活区”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1238”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旅游文化、餐饮文化、会展文化、影视文化、金融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并凭借康体休闲度假特色,充分发挥高原体训和民族风情两个特色品牌优势,加快发展以旅游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全面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突破。
“度假区文化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其中的不足。”度假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文化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大企业相对较少,文化与旅游、金融、科技、管理等融合发展的专业人才不足,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未形成,打造好度假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度假区将结合当前实际,实施度假区文旅产业特色化战略、品牌化战略,着力增强提升度假区文旅产业的内涵品质,建设“智慧旅游度假区”,实施开发区建设与营销并重的策略,将度假区的文旅产业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进一步做好全区文化文章,推动文旅融合,增强内涵品质,为度假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