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华三大政策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20年09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2-09-10

速读  

和其他县(市)区不同,五华区民营经济一直往商务、楼宇和园区发展,在已经拥有红云红河这样的大型省属国有企业的情况下,民营经济占全区GDP比重的43.6%。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五华区拥有含办事处、分支机构和区域性总部的世界500强企业30户,国内500强企业37户,拥有6栋亿元楼宇。非公经济有如此重要的占比,再次印证了五华区政府多年着力引导民营企业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成功。

民营经济实力和社会贡献

日益突出

“十一五”以来,五华区民营经济总量和规模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截至2011年底,五华区个私企业户数53804户,同比增长11.86%;从业人员16.93万人,新增2.34万人。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65.12亿元,同比增长12.2%,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3.6%,占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比重为23.6%。民营经济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6.52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6%。

通过民营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底,在五华区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435户,其中注册资本金上亿元的民营企业有69户。全区名牌名品企业中,9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涌现出“建新园”、“桂美轩”、“云澳达”、“爱迪”等一批名品名牌。

实力的提高推动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累计完成的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0年30.4%下降到28.1%。民营经济累计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10年的77.8%提高到83.6%。生物技术、新型材料、工业设计创意、电子信息技术及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民营经济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

更重要的是,民营经济对社会的贡献日益突出。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上交国家、省、市、区税金42.96亿元,同比增长36.38%,占全部财政总收入的62.57%,民营经济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税源。同时,民营经济也成为促进就业的主要渠道。2011年全区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实现16.93万人,较2010年增长16.04%,占全区就业人员的90%以上,民营经济在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举措”

推动民营经济长效发展

举措一: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在优化服务环境上,五华区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工作制度,将民营企业中的纳税大户、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及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等列入区级领导对口联系的企业,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投资环境。

2012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企业内培和“四群”服务企业的工作要求,五华区建立和完善了服务企业“一四四”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

2011年以来,五华区研究出台了《五华区关于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五华区企业发展内培外引扶优扶强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兑现了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奖励、企业三级名牌名品奖励超过2000万元等,每年协助辖区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各类专项资金上千万元。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在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上,五华区依托中央商务区建设,不断巩固南屏步行街商贸核心地位,促进顺城街片区国际化、文明街片区民俗化、威远街片区精品化、祥云街片区休闲化,中央商务区逐步形成从点到线、连片繁荣的态势。顺城商业中心、昆明老街正义坊、昆明金鹰天地购物广场等一批重点商业项目的建成投运,仅昆明老街和顺城商业中心就入驻了上千户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使以金融、商贸、餐饮、信息技术、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的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举措二:大力培育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

截至2011年底,五华区商务楼宇达172幢,楼宇经济面积为184万平方米,近4800户民营企业入驻楼宇。2011年税收过千万元楼宇达36幢,其中,亿元楼宇共6幢。为了服务好全区商务楼宇,五华区在全市首创开通了“楼宇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建立了社区楼宇综合服务中心。    在帮助企业招大引强、促进非公总部企业聚集发展上,五华区成效突出,先后引进了沃尔玛、家乐福、苏宁电器、泛亚有色金属交易中心等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区域性总部企业和规模大、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优质民营企业落户五华区。

同时,五华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也在不断加快。截至2011年底,园区入驻和服务的企业达1892户,其中,中小科技企业500余户,从业人员近72000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个。昆明联想科技城、云南理想药品配送中心项目、科伦集团-科域商务中心项目、普洱茶科技文化中心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已落户园区。

夯实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金鼎科技园是五华科技产业园一个重要的产业孵化基地。截至2011年底,园区已有在孵企业近218家,毕业企业70户。先后入孵高新技术项目280余个,厂房出租率达100%,为社会提供了5400余个就业岗位。

举措三:扫清民营经济发展障碍

五华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的创业环境。一是为民营经济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办税环境;二是不断提高注册登记效率;三是畅通民营企业的维权渠道。

好政策筑巢引凤

助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一直以来,五华区始终把服务企业的思想理念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全区各有关部门围绕重点产业加强为企业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辖区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昆明赛伦房地产有限公司的“顺城购物中心”,作为五华区中央商务区的重点建设项目,是一个集购物休闲、顶级商务、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和高档公寓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2009年9月29日正式建成投入营业后,短短3年多时间,包括12万平方米的“顺城商业中心”和5万平方米的“顺城双塔”甲级写字楼,已经使该中心成为五华区6栋亿元楼宇之一。

谈起五华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和服务,作为民营企业,顺城购物中心从项目建设开始,就得到五华区政府提供的多项帮助。比如:项目拆迁、招商引资、产品升级换代,甚至包括企业负责人孩子的就学问题等等,通过政府部门的帮助,大大节约了各项成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顺城购物中心副总经理赵柏然说,顺城项目从建设到目前的成功运营,有三大改变显而易见。一是项目在建设到运营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有省内外党政商代表团来考察、学习或举办商务活动,这说明政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更说明企业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下运营成效显著;二是从2009年9月份开业到2012年6月底,顺城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亿元税收楼,成为五华区民营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三是社会价值的极大体现。无论是原来业主房产的升值还是目前解决了近5000人的就业和创业,顺城购物中心作为一个城市综合体,在取得良性经济效应的同时,更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

苏宁电器于2004年5月正式落户云南,并在五华区开设了入驻云南的第一个店——小西门旗舰店。云南苏宁电器总经理杨万波告诉记者,在昆明的良性发展,使云南苏宁有了更高更远的规划:2015年,实现连锁布局70店,全省区域形成网络布局;至2020年,规模实现100店。同时,随规模发展而全面提上日程的苏宁物流基地,目前已完成一期204亩物流用地摘牌,计划2012年动工明年建成,后年5月份前后投入运营;二期物流用地200亩已在规划。

杨万波表示,苏宁在昆明的发展能够如此迅速,与五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是五华区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个决定和十个配套措施给予了苏宁大力扶持和一大批民营企业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

五华区商贸局局长郭颖说,五华区的民营经济可以说是撑起了五华区民营经济的半壁江山,因为在已经有了红云红河这样的大型省属国有企业外,民营经济在GDP比重中占到43.6%,说明五华非公经济发展快、见效快,社会贡献明显。

多年来,五华区一方面服务好原有的企业,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光是资源好还不行,得用好政策。长此以往,将吸引到更多的品牌民营企业落户五华。目前,在五华区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有30户,国内500强企业有37户。五华区还拥有172栋楼宇,有6栋亿元楼。五华区泛亚科技新区、金鼎科技园等使五华区民营经济的特色尤为彰显。

经过多年努力,五华区民营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最富有活力的经济成分,对推动五华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财政增收、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