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龙将成昆曲文化旅游“交融区”

2020年09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中国昆明 2011-05-06

核心速读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曲靖着眼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一批以文化为支撑的产业项目纷纷落户曲靖,挖掘文化遗产潜在市场价值,把传统“文化瑰宝”推向市场,为曲靖文化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曲靖市文产办主任范利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曲靖经济总量全省第二,在“滇中经济圈”大背景下,曲靖将整合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升级。

瞄准“新机场” 构建产业增长极

在云南“桥头堡”发展战略中,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滇中经济圈,昆明与曲靖已签署“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一体化”也包含了文化的同共发展。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曲靖,将在滇中经济圈中展现怎样的文化魄力?

随着“滇中一体化”的推进,审视优势,面对新昆明建设,曲靖人清晰地意识到,曲靖具有独特的通道优势,瞄准昆明这一大市场,构建文化生态体验旅游体系为载体,打造昆明后花园,这将为曲靖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支撑点。

范利军主任说,曲靖要打造的旅游项目是集观光、休闲、娱乐和餐饮于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与昆明接壤的马龙县作为“前沿阵地”,大规模的建设正如火如荼。马龙县距昆明新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面对空港经济圈,马龙利用区位优势,已规划并着力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

正在推进的云南太阳山谷旅游度假区,就是一个超大型、复合型和互动型的多元化、挑战性生态体验主题旅游度假区。太阳山谷揉合时尚的生态休闲旅游和体验式旅游形态,并灌注探秘历险、极限挑战等刺激元素,倾力打造高起点、活力型的娱乐生态体验型旅游。

“文化户”催生上亿文化产业

在文化产业方面,曲靖创造了一个奇迹:农村1700多户文化户,年收入达到1.6个亿。

范利军主任说到农村文化户时,颇有几分自豪,“这是曲靖文化与经济融合,促进产业发展的最成功的案例。

目前,全市“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已发展到1700多户,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年经营总收入1.6亿元。年经营收入15万元以上的已有172户,经营收入达3200多万元。全市“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一部分文化户由一户联合体发展成为独资公司、股份制民营艺术团。其经营项目也从单一到多样,婚丧嫁娶、生日寿诞、民间庙会、公司庆典、策划包装、产品宣传、主持、礼仪、司仪、摄影……形成一条龙的配套服务。有的一天演三场,最多的团队一年演出300多场。他们的足迹遍布了曲靖及周边州市的村村寨寨,有的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桂、黔、川等省区农村。

农村文化户(联合体)所演出的节目内容丰富,有少数民族舞蹈、民歌,群众喜闻乐见的唱山歌、弘扬传统美德的小品、花灯歌舞等。农村文化户(联合体)从顺应群众文化需求、农村文化市场需求自发形成,到在政府扶持、引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曲靖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5.2亿打造爨都文化艺术广场

范利军主任介绍,打造滇中文化,曲靖要探寻的是把丰富、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其实,曲靖已经迈出了探索的步子。

爨文化是曲靖最绚丽的文化资源,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其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

曲靖将投资5.2亿打造“爨都文化艺术广场”,通过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复古体验,把爨氏风情展现出来,让人们了解和体验爨历史及民族风情。集旅游、居住与民俗体验为一体,消费与娱乐同在,民族特色礼仪与洗浴文化同台,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及歌舞有机结合,文化与自然相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项目已完成市场前景考察,总体创意概念性规划,前期筹划,初步可行性论证,外观建模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