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凹村属于坝区,距离街道办1.5公里。面积0.94平方公里,海拔1535米,年平均气温16.3 ℃,年降水量898.8毫米,适宜栽种林木。
优良的茶花种植传统,加上绝佳的气候和区位优势,让村民们顺其自然地将养花致富这条因地制宜生态环保、美化环境、增收富民的路子走得有声有色起来。
世人皆知“云南茶花甲天下”,却鲜闻“宜良茶花甲云南”之说。在宜良匡远街道办事处黄堡社区有一个被誉为“云南山茶花第一村”的万家凹,种花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万家凹自明末清初,就开始种植茶花,那时有“一亩茶花一片房,一棵茶花一旦粮”的说法。
一走进村子,吸引人们眼光的,除了一家紧挨一家的家庭苗圃外,就数那些风格各异、造价不菲的独幢别墅了。每家每户的院子里、楼顶上都栽种着各种茶花,就连房前屋后的一小畦菜地也全部种上了茶花苗。
种茶花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增加经济收入。“这可以从村里的变化上看出来。”宜良县滇靖茶花产销专业合作社社长叶刚说,以前村里的房子都是破破旧旧的,现在大家都盖起了小洋楼,村里的道路也变得干净整洁,村民生活比以前幸福了许多。
“不论你到哪家,第一眼看到的肯定是茶花。”村民刘德华一边打理着自家的茶花,一边兴奋地介绍着自己亲手培育的山茶。在刘德华的家中,院子里自有一条路供人行走,别的地方全部被一盆盆山茶占据。“我家种植茶花已经30多年了,每年大约有2000多株。一共40多个品种,像名贵的朱砂紫袍、恨天高、靖安茶应有尽有。在茶花销路好的年份,嫁接部分每片叶子都可以卖到5块钱,一年最低收入也有六七万元嘞。”前年,他卖了6棵六角形恨天高,就盖起了一栋135平方米的2层楼房。茶花如今已经是他们一家的主要经济收入。
目前万家凹村种植的云南山茶花有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等20余个名贵品种和狮子头、大玛瑙、大理茶等30余大量栽培的传统品种,及云针、云峰、童颜等栽培数量较少的新品种,不同规格的现货存量近100万株,特别是嫁接云南山茶所需砧木“白杨茶”品质最佳,数量居全省之首。除茶花品种外,万家凹村还培育很多其他市值很高的花种,如桂花、栀子花、兰花等。
在整个万家凹村,现已几乎看不见农作物耕地,满目只见连成片的家庭苗圃中,各式各样的苗木欣欣向荣地生长着。现在的万家凹村是全县靠发展花卉产业致富的典型示范村;同时,有一部分花农已经发展到了较大规模,走出了万家凹村,开始在大渡口等地租地经营苗圃。
2007年万家凹村被昆明市园艺学会授予“昆明市园艺学会云南山茶花研究基地示范点”,2010年被昆明市花云南山茶花节组委会授予“云南山茶花第一村”荣誉称号。2009年万家凹村第一个滇靖茶花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这标志着万家凹山茶花走向了集中、统一、规范和产业化。叶刚介绍,万家凹花农在合作社社员的积极努力下,经营发展各种花卉、绿化苗木400亩,云南山茶花种植已经占全县茶花种植的65%。如今,全村249户人家全部种茶花,每年每户卖花至少收入5万元,照此计算,1年万家凹村民就能赚得1245万元,栽茶花卖茶花成了百姓致富的法宝。村里,拥有60多辆价值10万元以上的轿车,有20来个拥有百万元财富的家庭。(昆明日报 实习记者安福燕 记者杨雪煌)
链接·赏花佳选
蜚声海外的“万家花园”
“万家花园”是指万家凹村最大的一个花园。1981年万家花园种花面积80亩,1990年,县政府扩建万家花园为县城花卉公园,市建委、市园林局安排300亩苗圃基地项目,市县两级投资310万元,将万家花园范围扩大至乌龟塘东南面美女山一带,修建凉亭、长廊,引进种植樱花、玉兰、梅花等观赏花卉品种,成立昆明市宜良苗圃。
1991年,万家花园形成占地180余亩的花卉公园。园内设桂花园、缅桂园、茶花园、玉兰园、樱花园、杜鹃园、梅园等。花木品种繁多,“粉红和绿色交加,芬菲满地雨尽花。拂面春风吹客发,杜鹃开遍又山茶。”最具特色的为桂花园,800多株大树桂花,郁郁葱葱,8-9月间桂花缀满枝头,十里飘香,游客流连忘返。
1991年初,万家花园送展的茶花品种,在中国第二届茶花展览会上艺压群芳,获多项大奖。同年市园林局在金殿茶花园专辟园地5亩,建“宜良园”,种植宜良10多个品种1000多株茶花。
“万家花园”门额系社会学家费孝通所题。
万家花园有管理员工20余人,以花木生产、销售、城市绿化为主。旅游高峰为春节及宜良县端午花街节。
万家花园先后接待日本、美国的专家访问团,其知名度已蜚声海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