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澄江构建抚仙湖全流域托管工作新机制

2020年09月22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7/03/12

把小凹村打造成特色乡村旅游村庄,加强大鲫鱼河流域内的管护和保洁,把明星村创建成AAA级景区……这是澄江县破解托管区难题,狠抓跨越发展明确的一个个工作措施。近期以来,澄江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密集调研,深入分析研究托管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制定完善协同发展方案,努力推进托管区域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务实创新,全力推动抚仙湖全流域协同创新跨越发展。

去年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抚仙湖流域统一托管给澄江县的重大决策部署。澄江县委、县政府意识到,抚仙湖流域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协同发展基础雄厚。实施抚仙湖全流域统一托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革故鼎新的大手笔。澄江县以系统思维,在大格局下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托管工作,实行县级领导和部门联系镇(街道)、村(社区)“强党建促发展建和谐”制度,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梳理、厘清协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抚仙湖流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澄江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团到路居镇、海口镇和托管区域村庄进行综合调研,深入了解托管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托管工作推进情况以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求县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更加重视托管区发展项目,并对沿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旅游产业发展等提出加快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抚仙湖南岸的小凹村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澄江县要求各相关部门及路居镇要高水平规划,准确定位,精心打造,重点突出文化特色,认真包装好项目,将小凹村打造成为最有特色、最有文化的乡村旅游村庄。同时,要完善明星村、牛摩村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三百亩、红石岩整村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以景区标准建设沿湖村庄,包装旅游路线,结合各村特点,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要整合“一事一议”、“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项目资金,帮助沿湖村庄解决公益房建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托管区的农村实现气象新、村庄洁、环境美。

大鲫鱼河是抚仙湖南岸的一条重要河道。为减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澄江县积极推广农业高效节水减排项目,建设生态湿地功能区,入湖河水先在湿地净化后再流入抚仙湖,湿地周边还修建了木质游道、观景亭等,景观与周边村庄融为一体。当前,路居镇正按要求把大鲫鱼河的工程治理和日常管护保洁相结合,健全河段长负责制,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流域内的管护和保洁,及时清理垃圾杂物和卫生死角,做到沿河村庄垃圾不随意倾倒,切实把河道及两侧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好、保洁好,确保入湖水质全面达标。

针对抚仙湖沿岸的仙湖锦绣项目、小马沟—冯家湾片区旧村改造项目及金色抚仙湖九龙国际会议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澄江县要求加快实施“多规合一”,按照“一城五镇多村”的规划布局,推进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融合,建立“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一个工作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盘统筹考虑抚仙湖旅游设施的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破解建设用地、资金瓶颈等问题,妥善解决好托管区项目立项、审批、移交、管理工作,积极谋划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促进以生态文化旅游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澄江县委书记李朝伟受访时表示,澄江县加强对抚仙湖径流区托管工作的研究,积极改革创新,加快破除行政管理、资源配置、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靠创新驱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开放共享、高效利用,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把抚仙湖径流区打造成全市、全省争先创优、转型跨越、绿色发展的排头兵。(记者   白诚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