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交通运输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2020年09月22日 10阅读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2015/12/31

贯通南北的昆玉-玉元高速公路如一条大动脉,连接着玉峨、玉江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为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里程平均每年增加146.4公里,由红塔区到各县的公路全部实现了高等级化,通乡镇公路全部油路化,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78.6%;道路运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客货运输业迅猛发展,公路运输货物总周转量逐年递增,从2010年的92.7亿吨公里提升至2014年的140.6亿吨公里……

玉溪交通运输以夯实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为立足点,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着力点,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在全力服务群众便捷出行和对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战略支撑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辙印。

道路更畅通  出行更便捷

2010年底,玉溪公路总里程为16452公里,到2014年末,这一数字增加到了17184公里。虽然增加的里程只有732公里,但从交通运输五年间固定资产投资142亿元便足以看出玉溪交通运输软硬环境不断完善的力度。

“十二五”期间,玉溪掀起新一轮高速公路建设高潮,多条高速公路先后动工。全市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六个创新”,晋红、晋江、呈澄3条高速公路实现了2013年申报立项、当年完成前期工作、当年开工建设,创玉溪公路建设新纪录。同时,我市把路网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相融合,实现产业与城市“路产、路城、产城”三融合。我市高速公路建设在征地拆迁、投资建设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创新,破解了交通建设用地和资金等一系列难题。

“十二五”期间,全长35公里的元江至红河公路(元江段),全长47公里的澄江至阳宗公路,全长48公里的澄江至江川(抚仙湖东段)公路,全长106.78公里的易门至峨山至高仓公路,全长92.7公里的新平至三江口公路等二级公路先后建成通车。

农村公路建设在我市作为解开“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而备受重视。从“十二五”末开始,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公路国家项目库内的1846.9公里通村油路建设,使50人以上未通公路的48个自然村148公里路不再是出行的天堑。另外,全市现有路长在3公里范围内的89段总里程为179.4公里断头路将全部打通。

设施更完善  服务更细致

“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建设农村客运站66个、城市规划区交通枢纽站2个、大型货车临时停放场2个、公交首末站6个。目前建设完成农村客运站59个、公交站台(候车亭)188个、站点538个。

我市一手抓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服务,不断规范城市公共交通秩序和运营管理。玉溪中心城区现有公交公司3家,公交营运线路共27条,线路总长275.4公里,运营公交车209辆;有出租汽车550辆,出租车从业人员3215人。公交车万人拥有量为4.5标台,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7.46%。

管理更精细  监管更严格

“十二五”期间,我市运输管理不断深入,强化危货运输企业监管,消除道路运输铁水安全隐患;重点对辖区内客货运输车辆存在的无道路运输证、车辆非法改装及营运驾驶员无从业资格证等问题进行查处,将打击黑车非法营运专项治理工作日常化经常化;加强汽车客运站源头管理,督促客运站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七不出站”规定,严格“三品”查堵、使用行包检测仪、客运站封闭式管理等制度,全面提高客运站源头管理水平。全市有10个客运站使用计算机派车卡管理,实现派车、例检、报班等管理环节的电子化监管,9个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服务。

近年来,我市公路管理养护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模式及“日常养护沿线农民以户承包,路面养护专业队伍集中修复”相结合的养护方式,积极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实现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县道达100%,乡道达65%,村道达60%。

针对属地管理的主干道道路破损,建筑等非法占道,公路两侧脏乱差等问题,2013年至2014年,我市开展了“清门户、除垃圾、保畅通、还路权、美家园”路域环境专项整治,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689宗34.91万平方米、清理垃圾4.43万吨、清除非公路标志1357块、变更公路指示标牌495块、治理“泼洒漏”车辆3197起,有效净化了路域环境,减少了安全隐患;各县区多方筹集资金6.92亿元,投入路面修复资金2.3亿元,修复破损路面544.34万平方米,投入绿化资金4.62亿元,栽植补植树木334.68万株,公路沿线的绿化面积大幅增加,营造了森林公路、绿色大道等现代化人文景观。(记者 邢定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