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2年底玉溪市招商合作局恢复设立后,玉溪全市上下不断创新思维招商引资,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在强化产业培育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奏出了最强音。
招商引资
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2962项,实际使用市外国内资金1762亿元,其中实际使用省外资金1266亿元。与“十一五”同期相比,实施项目数增长231%、市外国内资金总量增长463%、省外资金总量增长446%。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户,实际使用外资44255万美元。
特别是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市场需求不振、社会投资信心严重不足的困难局面,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使招商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据《云南省国内合作统计报表制度》统计,1至9月玉溪实施市外国内引资项目754项,其中新增288项,结转466项。有资金到位634项,引进市外国内到位资金490.07亿元,同比增10%,其中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48.7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77.66亿元,增长29%。绝对数在全省排名第6位,增幅在全省排名第5位。
“量”的积累
走向“质”的飞跃
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招商引资无论是从项目投资总额、资金到位,还是从投资的合作方式上看,都是一个“质”和“量”的突变。“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的总投资是“十一五”期间的5.6倍,其中实际使用省外资金是“十一五”期间的5.4倍;实际使用境外资金(按省口径统计)是“十一五”期间的2.3倍。
同时,投资方式逐步由原来的独资、合资、合作拓展到承包、租赁、并购等形式,投资方式的有效转变,进一步盘活了存量资产,恢复、增强了生产力,实现了增量扩张。通过聚焦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招商,积极实施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发展战略,先后成功引进了深圳华为集团、红星美凯龙、上海风电设备公司、上海复星、中节能风力发电、香港通能国际控股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玉溪,重点整合优化产业,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对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日趋显现。
重点产业招商实现新突破
加快玉溪发展重点和关键均在产业。玉溪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产业发展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9大特色优势产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招大引强,联合协作,在延伸产业链上作文章,在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在转型升级上见成效。
信息产业的培植初显成效。继华为云计算、汇达万里等项目顺利推进后,又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亿赞普、华唐、上海长江时代、泰迪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成功签约,信息产业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引进香港大型公关公司,邀请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香港资本市场专业机构赴玉,举办利用香港资本市场融资专题培训活动。到9月末,已有明珠花卉、福慧科技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同时,富滇、中信、成都中成村镇、常熟农商等金融企业和福建三禾资本成功落地。金融招商成了今年前三季度招商引资的新亮点。
以商招商整合存量取得新成效
充分利用玉溪已有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投资伙伴,通过并购、嫁接、置换、股权转让、战略合作等多种方式,对现有企业或项目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开发,力推产业转型升级。继汇龙科技与云南能投联姻、河北海森集团有限公司并购通海大康管业等企业对外招商合作取得成效后,三季度又有蓝晶科技、沃森生物等企业引进合作伙伴取得新突破。仙湖山水、云锡同乐、太标集团等一批企业和项目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提升,项目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进一步拓展了招商引资领域。
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加快
通过采取市级领导“七位一体”工作方法、与县(区)及市直责任单位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县区党政一把手签订《经济责任承诺》等措施,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力促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如华为大数据中心、寒武纪乐园、得胜家居生活广场、元江滨江路及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正全面提速。(记者 张志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