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曲靖打造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为持续发展留足空间

2020年09月23日 10阅读 来源:珠江网 2013/7/29

珠江网讯(记者 路文清)近年来,曲靖市深刻汲取铬污染事件的深刻教训,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狠抓环评管理,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从根本上缓解了城市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活力曲靖留足发展空间。

成功处置铬渣污染事件。2011年6月,曲靖发生了非法倾倒铬渣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受到全国广泛关注,国家环保部对曲靖工业类建设项目实行限批。事件发生后,曲靖紧紧围绕国家环保部、云南省环保厅提出的整改要求,抓好铬渣污染治理,落实解除区域限批的各项整改任务,完成回运铬渣和受污染土壤、新产生铬渣无害化处置、历史遗留铬渣堆场“三防”措施、铬渣倾倒点修复治理、环境风险评估和加强环保能力建设等整改任务,2012年4月13日,国家环保部解除了曲靖市工业项目环评限批。同时,曲靖多措并举,于2012年11月30日提前一个月完成了17.95万吨历史遗留铬渣治理任务,所采取的解毒措施得到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的认可,为全国治理铬渣积累了宝贵经验。

强化环境监管执法,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铬渣污染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曲靖在环境监管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污染事件发生后,曲靖痛定思痛,采取最有力的措施、最强硬的手段,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日查与夜查相结合、主动检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源、重点流域、重点领域、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的现场环境监管工作,严肃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行为,关停整治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除了日常监管外,还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及湖库型饮用水源地、焦化行业、化学品环境管理、危险废物管理、煤矿矿井水治理、商品房住宅小区和学校集中区中水处理、县级以上医院污水处理等专项执法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罚、及时督促整改,有效避免和预防了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健全了环保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制度、重大案件集体预审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区域统筹协作机制,实现了全市环境监察系统“定期会晤、联合执法、共同监测、信息共享”,提高了执法监督效率和效益,用最少的投入,有效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

严格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坚持源头控制,继续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作为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强化“以新带老”、“上大压小”和“区域替代”,推动实现“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抓好已通过环评审批、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市县两级审批的位于环境敏感区等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管理工作,解决了项目批而不建、未批先建、建而未验的问题。同时,把环境影响评价与维护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在重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出具审查意见过程中,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同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从2012年起,所有审批的项目均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曲靖环保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落实减排措施,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将重点减排项目和减排措施落实到火电厂、钢铁厂、水泥厂、造纸厂、城镇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和机动车等重点行业,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措施,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从今年起,所有新建的水泥、钢铁、火电等项目,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到“十二五”末,火电、钢铁、水泥行业均建设脱硫脱硝设施并正常运行。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曲靖已完成二氧化硫新增削减量6.5万余吨,氮氧化物新增削减量2.8万余吨,化学需氧量新增削减量1418余吨,氨氮新增削减量463余吨。

加强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流域陆地生态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主要河流水环境保护“河长制”,明确由县(市、区)长为主要责任人,在12条主要河流设置监测点位28个,实施上下游水环境联动保护、生态系统共同建设,对各地区域出境断面水质超标实行 “一票否决”考核,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重点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质监测,强化水源地水质联防联控,全面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周边企业、矿山污染防治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市县级以上1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深入开展以铅、镉、锌、铬、锰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为重点的污染物防控工作,抓好重金属重点防控区的环境综合整治,使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快速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心城区治污能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措施,着力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工矿企业污染和土壤污染,快速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污染防治能力,一批村镇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