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的提问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态度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2015年1月9日,曲靖市委书记锁飞专门听取了市林业局党组工作汇报,并对全市林业工作作出了指示:要围绕“森林曲靖”建设目标,加快建设高效林业,要以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为载体,积极推进“森林曲靖”建设,要把各县(市、区)作为考核主体,科学制定城乡绿化考核办法,细化指标,把造林任务落实到株、地块,责任到户,确保栽下去,能成活。要把三年城乡绿化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督查。
同年1月27日至31日,曲靖市林业局局长朱开荣、分管副局长糜劲功带领麒麟区林业局长李旭东、宣威市林业局局长田志德、师宗县林业局局长钟楠及市局办公室、绿化办、营林科、种苗站、天保退耕办、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一行共12人到临沧市学习考察“森林临沧”建设情况,与临沧市、县两级林业部门进行了交流,实地查看了城乡绿化开展情况。
茂密的森林
加快高效林业建设 保护“曲靖城市之肺”
——曲靖市大力推进“森林曲靖”建设工作纪实
森林是“地球之肺”,更是“城市之肺”。因此,只有下大力气保护好“地球之肺”、“城市之肺”,才能让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之肺”自由、健康地呼吸。从全球来看,随着工业时代的高速发展,资源的过度开采,许多地方的森林植被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生态环境令人堪忧。那么,曲靖的森林保护工作究竟做得怎么样?曲靖的“城市之肺”是否健康?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
护林人员在巡山途中
为了保护“城市之肺”,他们在寂静中坚守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下东山林区里,各色的杜鹃、山茶及各种野花,如同繁星点点,装点着这一片片挺拔的密林。春风抚过,松涛阵阵。金灿灿的阳光从密林的缝隙里透射下来,如同一支支利箭,穿透着这浓郁而沁人心脾的阴凉。
春风抚过,松涛阵阵
海寨林场成立于1956年,其前身是云南省林业厅南盘江上游第三造林总队,隶属云南省林业厅,是一个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公益型林场。现有干部职工314人,其中在职196人,离退休128人。辖区有7个营林区,27个林点,森林总面积26.58万亩,森林覆盖率91%,分布在麒麟、沾益、富源、陆良、马龙四县一区的边远山区。素有“珠江源头的绿宝石”和“曲靖城市之肺”的美誉。
每年的12月1日至次年的6月31日,是法定的防火期。而春光明媚、暖风劲吹的季节,正值雨水稀少,天干物燥,各种火险隐患突出,更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对于海寨林场来说,由于点多面广,防火任务就更加艰巨。
曹德统是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下东山林区主任。当记者沿着坎坷曲折的山石小道,气喘吁吁,费尽千辛万苦找到他时,他正带着队员在密林深处巡山出来。
海寨林场的职工由特招的职工子女、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临时招聘的合同工、退伍转业军人等四部分组成。曹德统则属于第一种,因为他的父亲就是海寨林场的一名老职工。曹德统是宣威市热水镇人,当他刚满19岁时,恰遇林场招工,父亲就带他进入了林场工作。转眼之间,他已在海寨林场工作了20个春秋,从当年的少不更事到至今的人过中年,曹德统见证了海寨林场的发展变化,感触颇深。
曹德统说,刚来到海寨林场工作时,条件十分艰苦,林场里还没有通电,即便是周围的村庄,也只有少数几个通电。通往下东山林区的路,只有一条蜿蜒陡峭的山间小路,一些职工住的是茅草房和山洞,粮食、蔬菜等生活用品完全靠人背马驮。刚工作时,他的月薪只有290元。但即使是这么低的工资,他除了每个月缴纳30元的生活费之外,其余的都能节省下来。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想省吃俭用,而是因为在偏远闭塞的林区,根本就没有商品交易,即使有钱也花不出去。
一阵山风拂面而过,凌乱了他的头发。路边的野花,在和煦的阳光下纷纷散落。曹德统揉了揉眼睛,迷离着双眼,满怀深情地回忆说,当初选择职业时,由于父亲长期在闭塞的林区里工作,对社会的接触面十分狭窄,不能给他的人生过多的指引。来林场工作,纯属一种无奈的选择。但当他在林场工作了两年后,他的观念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两年里,他看到这里的职工们都十分敬业,每天早上10点钟吃完早饭后,就去巡山,直到晚上五点多才回来。回到住地,大家一起动手,挑水洗菜,生火做饭,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都没有什么怨言。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亲如一家人。晚饭后,大家集聚在一起,点着煤油灯,谈巡山见闻感受、交流工作经验。唯一的娱乐,就是打扑克、在输家的鼻子上贴纸条。而空闲时间里,大家同心协力,开荒种菜,搞点养殖,以改变生活物资紧缺的状况。
这样的生活状态让他心生感动:“他们这些老职工,虽然默默无闻,却在寂静中坚守。他们是这一片森林的守护神。”曹德统渐渐适应了下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并踏踏实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谈到艰苦,滴滴水林区主任魏宝良深有体会。滴滴水林区离海寨林场场部更远,有35公里路程,这里的条件就显得更加艰苦。由于这里海拔较高,蔬菜也很难种植出来。生活用品的输入完全依靠人背马驮,要买菜,就得到远离几十公里的集镇上去买,早上去了,晚上才能回来。即使是现在,也只修通了一条土石路,基本实现了通车。因此,这里的职工一年四季以洋芋为主食,直到后来时兴了地膜种植,才勉强能种出白菜。
据了解,现在滴滴水林区的场部使用的办公场所是越钢企业原来的采石场办公区;职工居住的房屋是80年代用石头建盖的房屋;上东山村护林点使用的场所是一个废弃的寺庙大殿;还有一个点是曾经一个麻风病医院建盖、使用过的房屋。直到2013年10月份,这里才架通了电,安装了太阳能,生活条件得到了一些改善。
由于那时的海寨林场属于财政差额拨款单位,因此,员工的工资不足部分只能靠砍伐树木来解决。砍伐之后,再重新种植树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护与砍伐的矛盾。如今,在下东山林区里,除了7000多亩树林是原始森林之外,其余均为后来的人工造林。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曲靖市的林业发展得到了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海寨林场也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13年1月1日起,海寨林场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一改过去“造林-砍树-造林”的不良循环。
2014年,海寨林场共完成各项造林7527亩,完成森林抚育12734亩。从以前的“砍好树为自己”转变成“养好树为社会”的良性状态。
以此同时,为了更好留住人才引进项目,目前,海寨林场正在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大的项目有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参加集资的278套职工住房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不久就可以让干部职工领到新房子钥匙;另一个是2013年底在海寨林区铺设了9公里柏油路面的林区主干道(已经引进两家公司在这个林区合作开发林下经济);还有三个林点已经盖了砖混结构的职工住宿楼。改扩建林点住房8处,14个林点已经用上自来水,五个未通电的林点用上了太阳能,27个林点已经完全告别了蜡烛和煤油灯。通过对水、电、路、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进一步稳定了一线职工的思想,增强了全场上下的凝聚力,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为了保护“城市之肺”,他们在险难中跋涉
如果说植树是林业的根本,那么,管护就是林业的命脉。如果没有扎实有效的管护,即使是千里绿荫,也会被一场病虫害,或是一个小小的烟头、一点小小的火星毁于一旦。多年来,在国内外发生的多场森林火灾,至今仍然令人痛心疾首,记忆犹新。这些火灾给“地球之肺”造成的损伤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进行估量。
由于曲靖林区点多面广,仅依靠有限的人力来管护,其难度可想而知。按照规定,护林员巡山要求两人一组。但由于人手有限,他们时常一个人一组,深入大山巡查。
为了实施有效的管护,护林员长年累月深入林区,风餐露宿,和林木为伴,与星辰共眠,精心地呵护着每一棵树木,成了真正的“森林守护神。”
林业管护主要分为三块内容:盗伐、病虫害和防火。
在八九十年代,由于周边农村经济条件较差,村民法制意识淡薄。一进入冬季,农忙时节过后,村民们就闲了下来。由于没有其他的打工渠道和经济来源,有的村民就打起了盗伐树木的主意。因此,越是冬天,越是夜里,偷伐树木的现象就越多。
因为海拔高的缘故,大山里的冬天十分寒冷。为了防止树木被盗伐,滴滴水林区的护林员就要经常在夜里巡山。他们时常裹着毯子,顶着刺骨的寒风,冒着凛冽的冷凌,一步一步艰难的跋涉着,头发上,时常结上了冰,只有口鼻中,还冒着粗重的气息,其艰辛程度,难于名状。
2005年10月份,海寨林场接到线报说有人盗伐树木,并且被盗伐的树木已经被装上车辆运出林区。接到线报后,林场立即派出人员,在偷盗树木的车辆必经之路设卡拦截。但盗伐树木的人十分狡猾,他们预先派出人手探路,发现有人正在设卡拦截之后,随即通风报信。装着满满一车树木的盗伐车辆接到报信后,随即原路返回,改道茨营。护林员拦截失败之后,随即四处搜寻。在水城附近查找到一辆装满树木的车辆,但经过调查后发现不是被举报的车辆,林场随后向森林公安局报了案。森林公安局派出干警,到现场进行了勘察,采集到了偷盗者留下的烟头,又再次和线人进行了联系,得知该盗伐车辆已进入东山镇境内。护林员和干警们又分头行动,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村庄里发现了一辆车身上沾着松脂的车辆。但在干警对车主进行询问时,车主矢口否认。干警随即采集了车主的DNA,经过技术鉴定,和烟头上的DNA进行比对之后,确认了车主就是偷盗者。在铁证面前,车主最终坦白了自己的违法行为,并带着干警到一家煤矿找到了这批树木。经过测量,这批树木共计2.7方左右,即将被该煤矿用作坑木使用。最后,该案提交了法院审理,盗伐者受到了刑事处罚。
除了管护的艰难之外,还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一些盗伐者为了逃避处罚,不惜铤而走险,对护林员进行人身伤害。海寨林场党委副书记金加付回忆说,1994年,在五台山林区,就有一名护林员在夜里独自巡山时,被盗伐者当场打死。而金加付自身也经历了一次危险。一天傍晚,他在开会回场部的途中,看见几个人将盗伐的林木装在车上正要运走,他立即追了上去进行制止,却被盗伐者及其同伙打伤。
像这样的案件屡见不鲜。直到近年来,周边群众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盗伐树木的现象逐步减少,护理员的工作压力也才得到了一些减轻。但在巡山的时候,依然有其他的风险伴随,比如:地形复杂,容易迷路;山路艰难,稍不留神就会摔伤以及阴雨雷电,无处躲避等。
如果说盗伐是人祸,其危害程度还不算大,那么天灾无疑就是森林的致命杀手。2013年10月份,海寨林场的护林员在巡山时发现一片树林的叶子变黄,远远望去,如同着了一场大火。护林员立即向林场领导汇报。林场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对这片林区进行仔细鉴定,发现这些树林的叶子上长满了松尺蠖,原来是得了病虫害。这场病虫害涉及的范围上万亩,重灾区1500亩左右。如果不及时防治,其危害程度会进一步加大。为此,林场及时调运了70吨农药,9台机器,10多米一人进行梳状喷洒,最终在短短几个月内将这场病虫害消灭干净。到2014年开春,这片森林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绿意。
为了及时发现火灾隐患,护林员除了在防火期设卡检查火源之外,还要经常进山排查。尤其是清明节期间,由于中华民族具有上坟烧香的习俗,又加天干物燥,春风劲吹,其防火难度就更加重大。为此,加强火险的防护、检测和报警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833瞭望台
位于麒麟区珠街乡五台山的833瞭望塔是麒麟区的制高点。站在塔上,用高倍望远镜最远可看到马龙、陆良、宣威及会泽境内,是森林火险监测、报警的“鹰眼”。
现年47岁的崔庆选就是这里的一名护林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坚守塔上,时刻紧盯着这一片广袤无垠的绿色森林,及时发现火情,并向上级部门报告。崔庆选刚参加工作时只有22岁,至今已在塔上度过了25个春秋。虽然在工作多年后,他在曲靖成了家,但却只能一个月回家一次,平日里家里有什么事,基本无暇顾及。山上的生活十分艰苦,也异常的枯燥乏味,但为了忠实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守护好这片“曲靖城市之肺”,崔庆选留给老婆儿女的,只能是无尽的歉疚。
多年来,经崔庆选发现并处置的火险隐患数不胜数。1994年秋天,正在值班的崔庆选忽然看到三宝烂泥菁有浓烟冒起,他及时将这一情况向三宝镇林业站进行了报告。后经林业站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查看,发现并不是火情,而是烟农燃烧烤烟秸秆产生的烟气。得知实情后,崔庆选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2009年的一天,他发现陆良县境内发生一起火灾,已燃烧至越州镇大梨树村。崔庆选立即向越州镇林业站报告,使这场火灾得到及时扑灭;2014年大年三十晚上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崔庆选发现三宝镇水沟洼子出现火光,他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后,上级领导及时安排防火员赶往火灾点进行扑救。由于发现得及时,当火险被扑灭后,仅烧出了300多个平方米的面积。据了解,像这样的火情报警,每年要发生上百次,最多的一年是2013年,高达246次。
由于崔庆选工作出色,成绩突出,多年来,受到各级部门表彰的荣誉证书摞在一起高达50多公分。2013年,他还被云南省防火办评为森林防火先进工作者。
2014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4次,过火面积3051亩,成灾面积947亩;共发生林业有害生物面积26.51万亩,成灾面积1.41万亩,开展无公害防治31.61万亩。开展产地检疫苗木2940.4亩;调运检疫苗木631万株,种子2.1吨,木材17.9万立方米;复检苗木18.8万株,种子1.5吨,木材68立方米,检疫率达100%。全市共审核审批林地征占用70宗、361.05公顷;森林公安共受理各类涉林案件2384起,已办理1724起,收缴林木214.12立方米、木材130.7立方米、幼树90株,挽回经济损失250.13万元。
经过广大林业工作者和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2014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67.7万亩,占全年计划的112.83%;完成速生丰产林20万亩。完成低效林改造40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991万株,占全年计划的106.24%。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11.3万亩,并对1093.56万亩天然林进行了有效管护。如今,曲靖全市森林蓄积量达4883万立方米,林业产值达55.2亿元,森林覆盖率达44%。(作者 唐云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