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鲜明主题。作为工作在一线和前沿的执法队伍,城管执法事项涉及城市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根据市城管执法局《关于开展城管执法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精神,虹口城管主动融入大治理格局,把使命职责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既传承传统工作好经验,又要顺应社会发展,开拓工作新境界。
7月中旬,虹口城管北外滩中队开具了首张执法建议书,通过向违规施工工地的总承包公司送达城管执法建议书,探索尝试“管理前置,责任倒逼,源头督促”的新模式,将城管执法理念推向纵深,使执法更有温度,城市综合管理效能更显著,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在虹口加速转型发展的当下,正处于蜕变关键期的北外滩区域开发建设加码提速,辖区内分布着数十个处于施工期的建筑工地,中队对标打造新时代都市发展新标杆要求,将执法力量和重点向文明施工倾斜。自2018年12月以来,中队接到市民群众通过12345和12319等平台反映辖区内某工地违规夜间施工问题的投诉多达百余件,中队分别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条文对该工地进行立案查处。行政处罚是依法行政的主要手段,而管理才是真正实现执法的目的。中队对背后的管理思维进行剖析,积极转变城市管理执法理念,以强化自上而下的源头管理责任意识为目标,将工地的总承包方一并纳入管理对象,在对其送达的《虹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执法建议书》(沪虹城管执建字〔2020〕第001号),明确提出了加强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等两条建议,并要求总承包方将措施推进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回复。
近日,虹口城管机动中队向辖区某工地建设单位开具了沪虹城管执建字〔2020〕第002号《虹口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执法建议书》,该工地位于虹口区黄浦路,自2020年3月以来,虹口城管多次接到市民群众投诉该工地存在夜间施工的问题。机动中队对此高度重视,部署执法力量在夜间对该工地进行现场调查取证,并多次对该工地进行突击检查。为进一步加强源头管理,引起该工地建设单位的重视,在对该工地违法行为予以立案查处的基础上,机动中队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审批工作,抢修、抢险应及时上报,从事夜间建筑施工作业应当先行获得许可。二是及时告知周边居民相关信息,夜间施工许可应当在工地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建设单位可与周边社区、宾馆等受施工影响的管理方建立微信群,将抢修、抢修及夜间施工情况及时告知,争取周边居民的理解支持。此外,还需采取有效隔声降噪措施,严格控制施工噪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工地的管理力度,督促工程总包单位严格落实工地各项管理制度,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规范施工行为,杜绝各类违法行为。工地负责人签收后当场表态将抓好落实,加强管理力度,及时做好与周边居民的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不让惠民工程变成施工扰民。
一张“执法建议书”是“说明书”,是“紧箍咒”,既体现了权责一致,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初衷,又凸显了城管执法的刚性和柔性,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再度升华。通过对执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同级行政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提出城管执法建议,完善了城市管理精细化相关制度。从末端处置的被动执法转变成前端管理的主动介入,采取提示、告知等举措,打破“以罚代管”,使“应管、能管、该管”的责任方不再置身事外,根据执法建议书的内容逐项部署落实,明确管理责任,将遵守城管秩序和法律法规的意识植入深处,理顺了城管服务与管理,服务与执法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的转型升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执法效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