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新招商服务体系“一花引来万花开”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7/12/25

(记者 张燕丽)

“产业部门就好似大脑,各个分中心则是手和脚,两者通力合作,让我们区的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落地开花’。”说起虹口现有的招商模式,区投资促进办公室副主任王维这样介绍。

几年前,上海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为了促进和提升区内经济发展,也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本区建立了新的投资服务工作体系,由区投资促进办公室(以下简称“投促办”)总牵头,成立了虹口区投资服务中心第一至第四分中心,会同航运、金融、商贸和科创4个产业部门,负责全区的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

两年多来,1个总办、4个分中心协同4个产业部门,服务功能区、突出区域产业,这样的招商模式在实际运营中效果如何?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今年3月,振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虹口成立。此前,为了给新公司选址,振戎重工辗转大连、青岛、舟山等地考查,费了大半年时间仍举棋不定。2016年底,他们来到虹口北外滩考察,不足半个月就拍板选择落户。振戎重工以船舶修理、建造、改装及海工平台建设、海事服务为核心业务,致力于打造国际化一流船舶及海洋工程修造企业。是什么促使这家企业选择落户虹口、落户北外滩?

“我们在和虹口投资服务一分中心接触时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对整个航运行业十分了解,包括一些最新的政策,都一清二楚;另外,工作人员还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虹口的区位优势、北外滩的产业特点,分析了我们落户后的一些便利条件,比如同区内上下游企业间的产业互补等。”振戎重工相关负责人说,“专业”是投资服务一分中心留给他们最深的印象。

陈国平,投资服务一分中心招商部长,作为振戎重工落户虹口的“经手人”和亲历者,他告诉记者:“各个分中心现有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改制前的街道招商骨干,本身专业能力就很强。我们各分中心主任是由产业部门副主任担任的,不但加强了分中心和产业部门之间的联动,而且对产业在全区发展的规划相当清楚。这样在和企业沟通时,就更顺畅更有针对性了。”

截至目前,本区已经集聚了近4300家航运企业。这样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同4个分中心和4个产业部门积极联动、形成合力息息相关。陈国平说:“以往的招商引资模式,可能存在各自为政、来者不拒的情况,现在则更注重整体规划布局,而不是‘装进篮子都是菜’了。”

工作人员思维更“超前”

招商引资时,4个分中心和4个产业部门联动合力,而在对存量企业提供服务时,部分产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时承担起了分中心招商服务职责,这样的新模式其实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黄晨,在投资服务第四分中心从事金融企业招商服务工作,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区金融服务局工作人员。年初,一家公募基金子公司找到金融局,要求做注册资本增加的工商变更,按照常规手段,给企业相应的材料,等他们填好之后再交给工商,这件事情也就了结了。但是,从事金融企业招商服务工作的黄晨知道,这家公司在这个时间节点增加注册资本金,是因为2016年底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公募基金子公司风险管理的新规定,要求公司的注册资本或者说净资本要和他们管理的金融资产规模相匹配。原先这些注册资本只有几千万的子公司可以管理几百亿的金融资产,但新规一出,公募基金子公司想要维持资产管理规模,就势必增加注册资本金。黄晨马上想到,区内同类型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还有14家,他们肯定也要做相应的变更。于是,黄晨和同事们提前为这14家公司准备好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工商材料,跨前一步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这样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得益于我的‘双重身份’。”黄晨表示。

全新的投资服务工作体系,吸引和集聚了一批金融企业相继落户虹口。截至2016年底,全区各类金融企业和机构达1216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3万亿元,集聚了全国近十分之一的公募基金。2016年,全区金融产业三级税收达40.78亿元,占全区三级税收比例的19.01%。

投资服务中心和产业部门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时紧密协作、通力配合,对推动区内产业、功能、形态的同步协调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以今年1—8月为例,全区新引进企业1505户,注册资金304亿元。正所谓一花引来万花开,在全新的投资服务工作体系下,随着泛亚航运、中海码头、上海证券等企业的落户,区内优质企业、总部型企业、龙头企业越来越多,虹口三大功能区的特色也日益凸显,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