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告别棚户区 住进“新天地” ——虹镇老街小家庭见证新时代大变化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8/12/13

(记者 齐传彬)

在虹镇老街居住20余年,从12平方米的简易房,到改建的四层小“碉堡”,再到崭新的两室一厅电梯房,如今已68岁的陆黄森,终于在去年成功实现了住房“第三变”。

12平米的蜗居生活

1989年,享受单位福利分房政策的陆黄森带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搬进了位于虹镇老街天镇路70弄299号的新家。但在推开家门的那一刻,陆黄森就被眼前的景象搞得有些“傻眼”了。因为,所谓的12平方米新居,其实是由9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和搭建在“半空”的3平方米阁楼共同组成的。

说起虹镇老街,此前居住在外区的陆黄森对这个市中心地块最大的棚户区早有耳闻。搬进新家后,陆黄森虽未逐一验证此前听到的传闻,但生活上的各种“麻烦”来的真真切切。由于房屋基础设施差,每逢下雨天都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里的盆盆罐罐全要拿出来接水;要是雨下得稍微大一些,整个弄堂都要遭殃,齐小腿深的积水,仿佛现实版“水漫金山”;家里没有卫生设施,天天早起的头等大事就是倒马桶、痰盂……

最让陆黄森犯难的是,女儿一天天长大了,原本就十分狭窄的房间显得更加局促。无奈之下,他在屋顶开了一个“老虎窗”,把阁楼改造成女儿的卧室。“刚开始的说法是先在那里过渡一年,等到第二年单位有了新房子再重新分配,可谁曾想,由于种种原因,过渡最后变成了定居。”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狭窄的居住条件越来越难以满足居住和年轻人嫁娶等需求,陆黄森所在的虹镇老街区域迎来了一次大兴土木的改建潮。陆黄森当即买下了单位分配的“福利房”,一口气将其翻建成四层的小“碉堡”。

旧改阳光照进老弄堂

改造翻建后,陆黄森一家告别了12平方米的蜗居生活,居住条件也得到一定改善,但他内心对旧改的渴望并未减弱。陆黄森告诉记者,刚搬进虹镇老街的时候,就听说自己居住的区域要旧改动迁,但一直未能实现。看着周边其他区块陆续启动旧改征收,居民纷纷拿到心仪的新房,自己的心情也愈发失落。让陆黄森欣喜的是,2012年下半年,一张区政府旧改征收决定终于贴进了老弄堂。“盼望了几十年,旧改的阳光终于照进了这个昏暗潮湿的老弄堂。”

虽然被纳入征收范围是个天大的喜讯,但整个7号地块的征收工作起初进展的并不顺利。原来,经过前期多个地块的试点,本区决定在7号地块全面推行“数砖头加套型保底”的征收新政策,不少居民对新政策持观望态度。“当时新政策推行的时间较短,加之居民间关于征收方案有好几种的传言,大家都害怕签的太早会吃亏,也就开始犹豫起来了。”陆黄森说。

曾经全程参与7号地块征收工作的嘉兴路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吕学斌向记者介绍道,根据当时的情况,再像以往那样将居民聚集起来“开大会”讲政策,效果并不理想。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区旧改指挥部率先尝试在虹镇老街7号地块和1号地块分批召开“圆桌会议”,把征收范围内的居民100%请过来,十人一组,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解读、宣传征收政策,收集、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

陆黄森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先后都参加过“圆桌会议”,听旧改征收工作负责人详细讲解新政策,知晓了政策执行的坚决性和“公平、公开、公正”的阳光性。而对于居民间流传最盛的多套征收方案等问题,该负责人也都一一给予了肯定答复。“二轮征询工作启动后,我们家是第一批签约的。”

据统计,虹镇老街7号地块和1号地块正式签约前,嘉兴旧改分指挥部连续7天组织近3000户居民,召开了114场“圆桌会议”,收集和解答了居民提出的6大类、455个问题。最终,这两个地块双双突破85%的签约生效比例,提前两个多月完成二轮征询签约目标。     

“新天地”里的新生活

“跟从前的日子相比,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天差地别,翻身感十足。”2016年底,陆黄森拿到期盼许久的彩虹湾二期金枫里小区新家的钥匙。装修结束后,陆黄森一家于去年搬进了两室一厅的大房子。以前住在小“碉堡”,洗衣、做饭、睡觉的地方都分布在不同楼层,每天要来回上下很多次,极其不便。“现在好了,所有的功能区域都集中在一起,不再爬上爬下,女儿也不用天天担心我们摔着了。”

在陆黄森看来,“衣食住行”中,老百姓最令人关心的就是住和行。旧区改造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住房问题,搬进彩虹湾后,当地居民的出行难问题也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上个月底,居民们期盼多年的直达江湾镇地铁站的887路公交车开进彩虹湾。同时,还可与66路、108路、97路等多路公交车快速换乘,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去往市中心和四川北路地区。

彩虹湾是本区的大型保障房基地。面对旧改安置房源紧张的瓶颈,本区坚持多措并举,一方面积极争取市里各大基地的“搭桥”房源试点;另一方面加快彩虹湾保障房建设。近年来,彩虹湾一期、二期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入住居民近万人。

随着人口的大量导入,彩虹湾社区的相关配套设施也一直在同步跟上。据介绍,早在彩虹湾社区建设初期,周边的安汾路、三门路就已被纳入区区对接道路建设规划,去年已全部实现通车;去年底,160路公交车开进彩虹湾,解决了彩虹湾公交盲点的问题;今年年初,麦德龙优品汇上海虹口江湾商场“落户”彩虹湾,填补了彩虹湾周边大型超市的空白;今年7月,位于虹湾路79号的江湾镇街道第一市民驿站正式开业运营,“集成”了社区食堂、老人日间照料等多项功能,彩虹湾及周边居民的“十五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愈发完善起来。

“不久的将来,医院、学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这些与我们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都将现身彩虹湾,如彩虹般多彩的新生活,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陆黄森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