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外滩街道以家园党建为引领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红色动力”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9/6/13

(记者 齐传彬)

在北外滩街道三多里小区,“今天你们家得红五星了吗?”已经成为小区不少居民每天碰面时的问候语。一问才知,受居民“追捧”的红五星,是景星居民区党总支为激励居民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而推出的“三多里争创垃圾分类示范户”评选活动。“小区居民积极竞争评选的过程,也是党建引领下,大家对垃圾分类进一步统一思想的过程。”景星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莺说。

党员带头追赶“新时尚”

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三多里是典型的上海老式石库门里弄小区,多年来,居民们早已习惯将垃圾直接混装扔进小区门口的垃圾桶里。但今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进入“法治时代”。如何在《条例》实施前让垃圾分类观念深入居民心中?如何帮助居民主动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带着这些问题,景星居民区党总支深入小区走访调研,与居民面对面探讨对策。

徐莺向记者介绍道,她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自从去年12月份小区设置绿色账户点位后,小区内就有数位党员每天坚持进行生活垃圾分类,不仅分的比较正确,而且还成功带动了几家邻居。多次商讨后,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引导整个家庭和其他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三多里争创垃圾分类示范户”评选活动应运而生。

记者在小区入口处看到,景星居民区党总支专门设计了一个争创垃圾分类示范户日排行榜,及时公布每户居民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据介绍,居民每天的垃圾分类情况,由负责绿色账户点位工作的垃圾分类管理员进行评判,如果分类正确就在其房屋所处表格内贴上红五星,如果混装不分类或者分类错误则“空白”处理,月底再按照红五星的数量评选出当月的垃圾分类示范户。

最初带头进行垃圾分类的党员冯卫国告诉记者,悬挂日排行榜后,那些原本觉得“分不分类无所谓”的居民开始坐不住了,每天进出小区时看见别人家的表格红彤彤一片,而自己家却一直“干干净净”,感觉很没面子。后来,他们不仅每天主动做好自己家的垃圾分类,而且经常凑在一起聊垃圾分类知识,争取赶超那些成绩优异的家庭。

据悉,年初以来,北外滩街道将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融入到家园党建各个环节,以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成绩”为切入点,通过“墙上贴、胸前挂、桌前放”的形式,让每一位辖区党员不仅要当好垃圾分类的“主角”,更积极发挥其在推进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开展争创垃圾分类“先锋党支部”“先锋楼组”“先锋模范”等活动,在居民区汇聚一批以党员为带头骨干、汇聚多方力量的先锋志愿队伍,做好垃圾分类上门宣传、协助分拣等工作。

因地制宜“一小区一方案”

老城厢地区复杂多样,每个小区的情况各不相同,如果完全依照一个方案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但收效甚微,甚至还可能会适得其反。为此,街道各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探索适合于自己的垃圾分类推进方法,做到“一小区一方案”。

据介绍,在景星居民区,除了争创垃圾分类示范户活动的三多里小区,其他小区也都有各具特色的活动。比如柳荫里小区,居民区党总支结合小区内家庭主妇多、女性党员占比高的实际情况,将这些每天与湿垃圾打交道最多的主妇们请到居委活动室,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主妇率行”主题党日活动,号召大家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把关人。在居民区唯一的一幢独立公寓楼——公平大楼,居民区党总支以党员名字命名的“党员家庭服务室”为载体,邀请“沈文琪墨香乐园”书法兴趣室的沈文琪老师通过书法课的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承诺签名,让居民把自己书写并署名的垃圾分类书法作品带回家,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街道还将创新工作内涵,引导各居民区进一步把垃圾分类与传统节日、亲子活动、手作体验等党建引领下的群团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在职党员、年轻党员的参与热情,让每一位辖区党员都成为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的一个助推器,促使垃圾分类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在社区中持续“发酵”。

目前,除了将垃圾分类融入家园党建工作,北外滩街道已先后在10个居民区开展家园党建与全区多项重点工作相结合的试点工作,例如结合居民自治与社区微更新,突破老旧小区阵地建设瓶颈打造而成的塘汉居委“学霸妈妈”项目、以探索党建引领下“留、改、拆”城市更新路径为切入点的汉阳居委春阳里改建项目等。这些试点居民区所形成的可复制经验,将最大限度发挥典型模范的功效,既在社区形成“一居一品、一楼一特”的创新工作格局,也赋予了家园党建工作新的时代内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