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俪)
一边制作多肉植物盆栽,一边交流创业心得体会,在轻松的谈话氛围中,彼此并不相识的创业者很快打成一片,也更愿意向创业服务工作人员和培训老师吐露心声。这一幕发生在近日由北外滩街道联合辖区创业孵化基地举办的“周末创客营”活动中。疫情发生以来,北外滩街道通过“线上+线下”,不断创新就业创业帮扶模式,不少辖区内的企业称街道就业创业服务团队为“摆渡人”。
线上线下联动送岗
“周末创客营”是北外滩街道助力创业就业服务的老品牌,受到疫情影响,8月的活动是今年的首次线下活动。活动一经公众微信号发布和辖区内楼宇、园区宣传就吸引了一批创业者、创业意向者和求职青年。有位创业意向者在和其他创业者交流中,很快达成就业意向,实现了“以创带就”。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说,“周末创客营”并没有指定参与人群,凡是在创业、求职路上有疑问的都可以参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参与人员提供更多机会,也能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拉近工作人员与参与者的距离,提高服务效率。
线下活动的服务形式要站在受众的角度,线上招聘活动也要贴合年轻人的喜好。疫情以来,北外滩街道每月都会举办线上招聘活动。为了帮助辖区内的企业扩大招聘范围,也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获得求职机会,街道将招聘活动搬上了“抖音直播间”,直播间现场还专门邀请了首席就业指导师为求职者全程指导。一场直播后,招聘方盒马鲜生就收到了19封简历投递。据悉,接下来街道创业就业服务团队还将充分利用北外滩5G网络资源,推广各类线上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打造智慧型服务平台。
服务“不打烊”“靶向式”
“您觉得就业创业部门提供的活动什么时候开展,您更方便参与?”“贵公司是否参加过区级或街道举办的招聘活动?”在各类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开展的同时,街道创业就业团队工作人员发现辖区内的部分企业有些还不了解街道的服务,有的则因为工作时间与活动时间冲突不能及时参与。“我们要想办法贴合企业需求,提供一周七天不打烊的‘店小二’服务。”街道就业创业服务团队分成了“园区小队”和“楼宇小队”,两支小分队以“驻扎”楼宇、园区的方式,探索点对点、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模式。
今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团队工作人员在排摸中了解到,楼宇和园区对带有补贴性质的创业政策有迫切需求,团队马上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帮助企业无接触“云端补办”,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街道正在根据前期排摸情况,比如企业特点、重点需求,制作“一企一档”,打造“有问马上答,有求必有应”的靶向式服务。
援助员助“人职匹配”
对企业如此,对个人、街道,就业创业团队也竭尽所能提供定制就业服务。小张原是一名创业意向者,通过街道的牵线搭桥,参加了本区的创业培训、见习,之后成功注册了一家公司。对于一家新公司而言,打开市场拓展资源是关键所在,小张将自己创业路上的需求告诉街道创业团队后,团队马上根据其需求定制服务,推荐她参加虹口区创业大赛、积极联络区级平台等资源,为小张的创业之路“保驾护航”。
“我先后推荐了四份工作,都没有成功。”街道就业援助员王旋的跟踪服务对象小李年轻气盛,每次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就会“一辞了之”。但王旋并没有放弃,她耐心开导小李要学会脚踏实地,遇事不要退缩。之后她根据小李的条件,为其找到了一份地铁站务员的工作,但小李由于惧怕上岗证考试,一度又想选择退缩。在王旋不厌其烦地劝说下,小李终于努力考出上岗证,成功就业。王旋说,疫情为就业援助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但他们依然会坚持“人职匹配”,为每位求职者“量身定制”,为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