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丽)
春节期间,家住车站北路732弄的王老太发现楼道里的感应灯坏了,她找到物业报修,接待人员告知负责管理她们小区的高镜物业维修工正在休假,请她等一等。王老太原以为这“等一等”要等到春节后,没想到短短几个小时候后,身穿“宏苑物业”工作服的维修工就上门更换了新的感应灯。
为何会“跨”物业公司为居民提供服务呢?“像这样物业公司之间能够‘资源共享’,完全得益于我们的物业委员会和三委办公室。”凉城新村街道文苑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爱琴向记者介绍道。
多举措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高爱琴口中的“物业委员会”和“三委办公室”,是凉城新村街道在全市首创的新举措。所谓物业委员会,其成员中既有作为物业服务专业指导部门的街道房管办,又有指导业委会规范建设的第三方社会组织新家园事务所以及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等,当然,更有直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物业公司。
“物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基于我们深入居民区、物业公司开展大调研得来的。”凉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乐跃明表示。原来,面对物业服务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街道在“大调研”工作中发现,虽然参与物业服务的组织不少,但因为各有不同的运作机制,在物业服务实践中容易产生矛盾和推诿。因此,由街道牵头,形成了党员代表、居民代表、房管办、新家园和物业公司的“联盟”组织,旨在让不同的社区主体能相互支持配合、相互“站台撑腰”,以此来缓解物业和业主、业委会之间的矛盾,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最终让居民得实惠。
设在居委会同一楼里的“三委办公室”,聚集了居委会、业委会和物委会的工作人员,小区“三驾马车”真正实现了合署办公。既方便了居民,同时让物业、业委会在居民区有了“落脚点”。
文苑一居民区由文苑、文苑一、三湘、经典、奎江、亚馨苑、水仙七个小区组成。除了七个业委会外,还有五个物业公司进行管理。因此,在工作机制上,五家物业公司轮流在三委办公室坐班,如有居民反映的问题不是当值物业公司管辖的,当值物业公司作为责任人,会立即通知居民所在地区管辖的物业派人前去处理。
服务提升换来居民将心比心
对于物业委员会和三委办公室,街道从人、财、物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落实一名有党员身份、社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专职物业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推进物业委员会的日常管理;物业委员会日常工作经费列入街道财政预算;相关职能部门对小区物业服务的财力投入,集中统筹到物业委员会平台;对居委会办公空间进行重新统筹规划,将物业委员会迁入,保证合署办公的场地。
从实践情况看,此次试点创举得到了参与各方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共赢。宏苑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赵利德告诉记者说:“通过合署办公,把各方力量整合起来,不仅有利于物业服务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居委会、业委会、居民们现在对物业管理有了更多了解,经常能为我们说话了。”业委会代表仇兰英笑着补充道:“现在小区的物业管理不是你们物业公司一家的事了,是小区大家共同的事,坐在一起,方方面面更加叫得应了,我们的工作也好做多了”。“你们都觉得好了,我这个居委会‘老娘舅/'也就好当了,我们也不用整天疲于协调处理物业矛盾了。”高爱琴说道。
从“千人访万家”到“万众建我家”
事实上,物业委员会和三委办公室既是街道“大调研”后推出的重要便民惠民举措,也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坚持在全社区大力倡导的“万众建我家,党建引领三聚工程”的探索之一。所谓“三聚工程”,即党群组织聚人、自治共治聚力、惠民为民聚心。
2009年,凉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首创并践行“千人访万家”工程,近十年取得良好成效。如今,街道又致力于“万众建我家,党建引领三聚工程”,全力践行发展为民、发展靠民的理念,全方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切实改善居民整体居住环境,增强居民的获得感、舒适感和幸福感,打造有品位有温度的凉城。“我们感到‘千人访万家’只是第一步,在成熟完善的社区治理中,群众不仅是被访的‘客体’,更应是社区建设、治理的根本‘主体’。因此,我们提出要更大范围、更强力度地组织、动员和依靠最广大的社区群众融入社区治理。”乐跃明表示。
据介绍,下一步,凉城新村街道还将进一步完善“万众建我家”体系,理清“三聚工程”项目支点,并最终形成一套工作方法,把凉城社区治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标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