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齐传彬
入梅后的申城,天气黏糊糊、湿哒哒,可称得上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但是,连番的梅雨浇不灭城发人的热情,随着“创文”工作进入关键期,上海虹口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发公司”)对标“西畴精神”,充分发挥各作业版块优势,整合资源相互补台,进一步提升虹口的“颜值”和“气质”。7月3日晚上,记者跟随生活垃圾一线清运工人现场作业,用镜头记录了他们的工作瞬间。
要与时间赛跑的工作
晚上10点,车辆、人流不断的大连西路80号居民区渐趋平静,但城发公司下属东虹保洁公司的清运工人李涛和同事仍在居民区的垃圾厢房前忙碌着。
对于从业近二十年的李涛来说,撤桶、换桶、装车,整个过程以前只需数分钟就能搞定。但实施垃圾分类后,李涛和同事增加了一项工作——换桶前仔细检查干垃圾桶内是否混有其他垃圾。在同事的手机灯光照明下,李涛戴上一副橙色胶质手套,两只手快速地来回挑拣着。
一桶干垃圾是否分类合格,李师傅会先通过眼睛判断,然后再拿工具翻动检查。对于分得很彻底的干垃圾,他总是会夸上一句:“你看,这桶就分得很好,我就不用花时间再分了。”然而,这样的“好事”并非桶桶都有,分的不对或未分类的依然存在。食物残渣和干垃圾混在一起的情况是最普遍的,每次遇到这样的混装垃圾,李师傅都要一点一点地将食物残渣挑出,投放进旁边的湿垃圾桶。“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以往这个时候基本都完工回家了,但现在则要晚上一两个小时左右。”
李师傅向记者介绍道,如今,很多居民区都在引导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清运工作也需要与时间赛跑。如果不连夜及时清运,第二天一早,居民区的垃圾厢房就会很快满溢,垃圾厢房外围也将变成“重灾区”,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
深夜是最忙碌的时候
晚上11点半,与大连西路80号居民区相距数公里的茂悦酒店地下空间,58岁的沈志庚和同事们正忙着清运酒店当天产生的餐厨垃圾。与居民区垃圾清运不同,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的餐厨垃圾往往都在深夜集中显现,这也是沈志庚每天最忙的时候。
但和居民区清运垃圾相同的是,师傅们也要对每桶餐厨垃圾进行检查。酒店当天的餐厨垃圾比往常要少一些,花费近20分钟完成清运后,沈志庚和同事们又马不停蹄地赶赴白玉兰广场地下空间。
作为本区新的商业地标,白玉兰广场每日的餐厨垃圾产量相当大,整齐摆放的湿垃圾桶看起来蔚为壮观。沈志庚和同事们熟练地启动机器,将餐厨垃圾倒入回收车内。除了事前检查,沈志庚还会在机器搅拌前,爬上车顶再次检查一下,以免其他垃圾混入。
临近子夜,忙碌了半个多小时的沈师傅和同事们拿出之前准备好的面包,花了两分钟时间解决晚饭。“有时比较忙,来不及吃晚饭,就会提前准备点面包放在车上,饿了再找时间吃上两口,这样晚饭夜宵就都有了。”
完成白玉兰广场与其他点位的餐厨垃圾清运后,沈师傅和同事们来到位于黄山路的生活垃圾收运中转站,将车内的餐厨垃圾统一“卸货”。“我生在虹口、长在虹口、工作在虹口,虽然干清运工作下班晚了点,但一想到在我们城发人的共同努力下,虹口的卫生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干劲就越来越足,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不同类别的生活垃圾要做到“专车专运”。面对显著增长的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湿垃圾清运量,全市范围内都存在清运车辆和人员紧缺等问题,但城发公司及其下属单位深入贯彻落实“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全力确保区域内垃圾得到及时运输。
接下来,城发公司仍将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城市运行保障的作业水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形成“人人参与创建、努力奉献创建、倾力做好创建”的强烈氛围,严把环境卫生质量关,让市民群众有更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创文”工作不断推进做出应有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