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外滩街道创新举措试点打造市民驿站2.0版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9/8/22

(本报记者 齐传彬)

“顺口一提的建议,竟然真的被市民驿站成功落实,以后可以把这当作公司的‘专属’食堂了。”中午12点,像往常一样到百官街市民驿站社区食堂就餐的“甜橙金融”员工小王,看见收银台上新增的“翼支付”支付功能,不禁感叹道。

做服务企业的“有心人”

与百官街市民驿站相距仅仅数百米的“甜橙金融”,是中国电信旗下一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公司员工超过500人。由于没有专门的职工食堂,每到中午就餐时间,去哪吃?吃什么?一直是小王和同事们较为头疼的事情。小王告诉记者,以前吃饭就像“打游击”,在外卖平台上东一家西一家地订餐,但各家商铺的卫生条件不一,吃到“黑暗料理”的事情时有发生。“偶然间知道公司附近有社区食堂后,我和一些同事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然而,佩戴统一工作牌的小王和其他数十位同事的到来,也引起了驿站负责人丁小珏的关注与思考:这家企业有这么大的就餐需求,有没有需要驿站提供上门服务的地方?食堂在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随即,趁着吃午饭的间隙,丁小珏邀请小王及其同事开起了“餐桌会议”。

“会议”刚开始,大家便纷纷打开了“话匣子”。“‘翼支付’是我们公司主推的一种金融支付方式,类似于支付宝,我们每个月的‘餐补’也都由财务部门直接打到各自的‘翼支付’账户,如果食堂能够引入‘翼支付’,那以后我们就餐消费就更加方便了。”“之前有同事前来就餐,发现这里无法使用‘翼支付’,再来的次数就少了。”“食堂就餐区域面积小,中午高峰时段,等待餐位的时间有点长。”……

详细记录大家反映的“问题”后,第二天一早,丁小珏便上门走访了“甜橙金融”,与企业负责人现场商定引入“翼支付”的方案。当天下午,企业负责人便安排技术部工作人员去市民驿站安装调试了“翼支付”系统,并在企业员工群内告知这一好消息。“不少晚上需要加班的员工当晚就来食堂‘尝鲜’了,当天准备的菜品全部售罄。”丁小珏回忆道。

据了解,考虑到企业技术部门夜间加班较为普遍,驿站主动将食堂晚上的营业时间延长至8点半。同时,在原有菜单的基础上,推出晚餐点菜服务,丰富菜品,让企业员工吃饱吃好。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为解决员工就餐问题,公司之前也曾试过多种办法,但收效甚微。“如今,市民驿站的主动对接,既有效解决了员工就餐难题,又扩大了我们‘翼支付’业务的宣传范围。”

让年轻人愿意走进驿站

近年来,在区相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北外滩街道的市民驿站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让辖区居民在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服务。但在街道走访调研时,有不少年轻人开玩笑“吐槽”说:“市民驿站建设的都很好,就是有点像‘养老院’和‘托儿所’,老年群体和儿童较多,真正能够吸引年轻人的活动太少。”同时,街道市民驿站试点推行“周末不打烊”后,虽然每天的活动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来驿站坐坐,但老年群体依旧占比较高,容易让年轻人对驿站产生“这是老年人活动场地”的错觉。怎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驿站呢?

经过多方调研,北外滩街道在驿站七天工作制的基础上,顺势推出了“周末创客空间”。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隔两周,驿站都会邀请一位企业老板或者创业导师利用周末时间在驿站开设“专家门诊”,结合他们各自的人生经历、创业经验,通过讲座、交流会,甚至是一对一的专业解读,为辖区内正在创业或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把脉问诊”。

“我在大学时就很想尝试创业,但学校当时没有相关的课程,踏入社会后又无人指点,只能一个人瞎琢磨。没想到,小小的市民驿站里面还有这样的服务,终于可以找人帮忙把把关了。”带着《创业计划书》到北外滩街道第一市民驿站咨询的小钱说。

此外,北外滩街道还与街道商会共同打造了“周末驿客空间”:每季度确定一个主题项目,定期邀请商会企业和区域化单位的老板、高管们与年轻白领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一平台,年轻白领可以和企业老板、高管们一起分享他们推荐的好书,听听老板们艰辛的“发家史”。而这些企业老板、高管中,不乏外国人,他们也可以和驿站里的社区百姓聊聊天,听听老上海的故事,更深层次的融入社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民驿站在完成各自“规定动作”外,还将继续从自身实际出发,创新举措,着力在提升驿站服务能级上下功夫,着力在服务辖区企业和白领实际需求上下功夫,着力在优化辖区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驿站服务品质,营造起更加贴心的服务氛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