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春琛)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于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上海4个先行先试区之一,本区以创文活动为契机,补齐城市管理短板,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将门责管理融入市容建设的方方面面。
一年多来,本区取得了特定区域三年治理任务完成得分全市排名第二、无序设摊综合治理全市排名第二等各项测评名列前茅的好成绩,市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门责制”成效初显。日前,本区开始试行《市容环卫责任区责任人记分管理办法》,“门责制”再次升级。
门责管理引入“记分办法”
6月29日,四川北路街道城管中队和市容管理部门联合对长春路上的两家花鸟店的占道堆物、跨门营业等违法行为进行了警告处理。这意味着,本区开始试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人记分管理办法》,并开出首张“罚单”。
据了解,这两家花鸟店虽然卖的都是美化生活的绿色植物,但店门口的摆放布置“侵占”了狭小的人行道。悬挂着的绿植,让路人只能从一旁的非机动车道绕行,埋下安全隐患。之前,市容、城管多次对花店进行警告,但收效甚微。这样的“老赖”商户如何清?
区绿化市容局经研究,制定了《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市容所可先对占道经营、乱张贴、乱晾晒、乱悬挂、门前堆放垃圾的店面进行劝导,若仍不改正的,则根据违规程度进行记分,累积至12分时,市容所可向街道网格分中心申请对违规店铺经营者进行行政处罚。
“记分办法”接轨征信平台
此外,《办法》还首次启用了诚信档案。规定凡被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2次以上的,从第2次起违规处罚记录将被上报至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记入诚信档案。被行政执法部门查处的有关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方面的违规行为,行政处罚结果通报绿化市容局相关部门的事件,与其他处罚累积达2次记录的也将被上报至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记入诚信档案,落户、升学、贷款等行为或将受影响。为此,首次被处罚的商家也颇受触动。这是对于“门责制”违规处罚的创新尝试,以对责任人自觉履行义务起到明显的约束作用。
自治举措深化门责内涵
通过不断创新举措,门责制的内涵不断深化。七浦路商圈内的七浦路、乍浦路、江西北路等路段,无证无照餐饮聚集,食品安全隐患重重。如今,本区正对七浦路商圈开展“四违一乱”整治,门前责任区工作同步展开。有关部门向沿街商铺发放了193只生活垃圾回收桶,除每天两次定时上门回收垃圾外,还在每只垃圾桶上标明所属商家地址等
信息,要求商家妥善保管,自觉维护垃圾桶外观整洁和门前卫生。“门头贴上责任牌,门口放好垃圾桶,维护门前卫生成为了我们应尽的义务。”江西北路一家卤味店老板说。
市民诟病宝安路常年“湿答答、油腻腻”。在街道支持下,外来务工人员组成了“新吉祥人”菜场自治组织,互相监督并帮助临近店铺打扫门前卫生,不仅“自扫门前雪,还要管他人瓦上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政府“搭台”整合资源
在充分调动沿街单位维护市容卫生的积极性后,政府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区市政市容联席会议’为有关部门通力合作解决市容问题提供了有力平台。”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门责制”创新组织机制,由分管区领导牵头协调,本区近30个政府部门及相关街道,每两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发挥“整合、督促、协调、指导”作用。
资源有效整合,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山阴路上有一家“老赖”水果店,自开业以来,就屡屡跨门经营。这一问题最终被“搬”到了联席会议上,市场监管、房管、规土、公安等部门及街道随后开展联合整治,铲除了这一顽疾。通过后续教育,如今,该水果店不仅做到合法经营,还在山阴路及周边区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