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虹口区8个街道212个居委会全面落实“全岗通”工作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6/12/26

(记者 张雯珵)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上海居住证的有效期有多久”“召开居民会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广中路街道何家宅居委会年轻的居委干部沈萍来说早已烂熟于心。她感慨道:“虽然三个多月来,居委干部既要保证工作不打折扣,还要看题库、准备考试,但大家都觉得很充实,因为这对开展社区工作太有帮助了。”随着“全岗通”工作在本区各街道居委会全面落实,很多像沈萍一样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居委干部都明显感到,“全岗通”是社区工作规范化的代名词,“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居委会工作队伍能大大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


近日,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为推进居委会“全岗通”工作,全面检验居委干部对“全岗通”的掌握情况,加强居委会能力建设,11月25日至12月17日,全区212个居委会、共1551名居委干部参加了“全岗通”业务水平测试,一次通过率90%,经补试后合格率达到100%。考试采用了闭卷笔试的形式,以居委工作人员掌握社区工作理念和工作实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考察居委工作人员对民政、计生、老龄、党建、文教、妇代、卫生、调解、治保等条线应知应会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居民来访来电常见事项的处理能力。


据了解,曲阳路街道曾在全市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居委工作三全工作法,即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过程负责,又先后探索了轮岗制、一岗多能等机制。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岗通’就是在曲阳试点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虹口于今年8月底开始在全区推行这一新机制,打破以往居委会工作的条线壁垒,培养综合人才,为错时工作制提供支撑,不让居民办事跑第二趟。”


为了帮助每一位居委会干部真正具备全方位服务群众的综合能力,做到既精通本岗位业务又熟悉其它岗位基本业务,区民政局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加强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组织调整了居委会的功能布局,把办公区域转型为接待区域,设置“一口受理接待台”,每天由1至2名居委会成员固定接待受理居民的各类事务,其他同志错时工作,走访服务居民,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同时,指导居委会建立了培训制、例会制、走访制、带教制、结对制、轮岗制、错时制、接待制等八项制度,并辅以居委会工作督导检查机制。又如,开展分类培训、建立评价体系,在全区社区工作者培训中开设“全岗通”课程,编写“全岗通”200题培训材料,开展实务培训和条线业务指导,开发居委会服务事项电子资源库,建立居委会成员、各居委会、各街道、月度环比衡量的四维全岗通衡量体系,开展“全岗通”擂台评比等。


经过近4个月实践,“全岗通”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较大幅度提升了居委干部队伍的服务能力、自治能力和治理能力。不少社区居民也切实感受到了居委会工作的变化,并成为了受益者。家住江湾镇韶嘉居民区的曹阿婆来到居委会求助,她的老伴因为患病导致左右脚大小差异明显,无法买到合适的鞋子,出门只能一只脚正常穿鞋,另一只脚穿拖鞋,非常不方便。韶嘉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乐琦告诉记者:“一口受理接待台的工作人员立马意识到这是助残方面的问题。当天就进行了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并及时与街道残联取得了联系。”很快,曹阿婆就得到了答复:先到医院进行双脚鉴定,然后拿着鉴定结果到阳光家园定制鞋子。居委干部还细心地为曹阿婆梳理了流程,写在纸上交到了她的手里。没过多久,曹阿婆就顺利拿到了鞋子,直夸“阿拉的居委干部真能干”。在乐琦看来,“全岗通”带来的变化格外明显,一方面,居委干部对各个条线都有了一定了解,大家变得更加团结,能互相理解,做事效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居委会服务水平的改善,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提升,很多居民都开始乐意到居委会来说说话。


据初步统计,全区四季度居委会为居民办理相关事项6829件,办结事项5496件,办结率81%,居民满意率达81%。此外,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对本区八个街道的部分居民开展了“全岗通”入户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全岗通”普遍持正面看法,85.56%的居民在遇到困难时都会向“全岗通”寻求帮助,95.80%知道“全岗通”的居民认为“全岗通”能较好地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全岗通”工作正在逐步实现居委会工作专业化、标准化、机制化。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根据市有关部署,本区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作为重点推进的首要任务,通过“全岗通”“一点通”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居委干部的工作“精力、财力、权力、动力”,而这些改革举措终将落到实处,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受、得实惠的工作实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