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虹口区8成以上常住老人已签约家庭医生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8/11/29

(记者 殷建华)

“季医生就像我亲儿子一样,我一有头疼脑热了就来找他,我可不愿意搬走哦!”刘阿姨和卧病在床的老伴住在八一小区,儿孙住在浦东,多次邀她去同住却都被她拒绝了,解释其中的缘由,来曲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的刘阿姨如是说。季医生,正是刘阿姨的签约家庭医生季伟。

据悉,截至10月底,虹口区家庭医生全人口签约率达36.66%。在老龄化人口达37.93%的虹口区,85.5%的60岁以上常住老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知根知底,社区医院可以长处方、延伸处方”,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家门口的医院“吃香“起来。而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大数据助攻服务,也让越来越多的患者留在了社区。

家庭医生主动上门服务

据虹口区社区卫生事务中心副主任周志红介绍,从2013年开始试点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历经四年摸索,2017年5月在欧阳路街道开始试行“365”工作法,效果显著,并于12月份在全区推广,今年正式推出了升级版。“365“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法(2.0版本),“3”是指把握签约过程中的认知、服务与群众满意度3个关键环节,“6”是指由家庭医生协同社区、居委等开展就诊、集中、机构、上门、网络、电话6种签约方式,“5”是指精准定位标杆人群、就诊人群、重点人群、特殊人群与其他人群等5类人群。

“365”工作方法的推行让家庭医生更接地气了,也给医生的工作方式带来了新改变。第一个改变,签约服务有人指导。各社区医院挑选经验丰富的医生作为签约服务首席医师,指导帮助家庭医生团队解决签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二个改变,居民签约专人跟进。新设立居民签约服务中心,开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咨询热线电话和家庭医生组群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政策。面对居民们常常抛来的“我为什么要签约家庭医生?”“不签约有什么坏处吗?”等问题,家庭医生耐心地一一给予解答。第三个改变,服务内容更个性化。以基础服务包为保障,针对60岁以上老人、0-6岁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设置七类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如为有需求的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提供出诊服务,为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开展预约上门诊疗、护理、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服务等等,签约让这些人群得到了更贴心的服务。

大数据让工作有了“慧眼”

“9月份本区全人口已签约24.62万人,达到35.81%;10月份全人口累计签约25.49万人,达到36.66%”。区卫计委信息中心副主任钱文雄时不时点开系统,查看各类人群签约数据,以便掌握数据,及时和各业务部门沟通。

大数据让签约工作有了“慧眼”。分类识别各类人群,大数据助攻签约。在后台,记者看到信息系统将居民作了分类标识,如未签约居民、就诊人群、重点人群、重中之重的人群等。通过动态监测获得签约数据,各部门及时了解了人群分布,签约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据介绍,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区卫计委信息中心首抓数据质量,数据条条清、日日清,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及时性、规范性,数据质量达到了98.3%。

家庭医生有了坚强的科技后盾。曲阳路街道为每个家庭医生配备了智能手机,医生打开“虹口家庭医生”APP,点一点就能移动签约、查询签约居民的健康档案或慢病管理的相关数据。这一新型签约、问诊模式即将在全区铺开。大数据时代,功能型医联体通过资源整合区域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等,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提高了基层的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家庭医生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据悉,卫生部门还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社区诊断,建立知识库系统、开发应用于慢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系统,形成连续、动态、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

归属感让患者留在社区

家庭医生签约制,让居民们有了归属感。祥德路谭家桥17号,63岁的张国联老人自去年十月中风后就瘫痪在床、无法说话,由四位兄弟姐妹轮流照顾。欧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程磊医生是他们的签约家庭医生。大哥张国华告诉记者,弟弟好在有程医生的指导,病情至今比较平稳。每次下社区路过张家,程医生都会来看看张国联,把把脉、量量血压,调整日常用药剂量。三姐张美娟也表示,程磊医生态度好,对弟弟的病情了如指掌,更难得的是时刻牵挂着弟弟,入冬了关照家属要帮他防寒保暖,控制血压,天热了关照要常擦洗,防止褥疮,点点滴滴让家人们倍感温暖。最后,张家五兄妹都选择程磊作为自己的签约家庭医生。

记者在曲阳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的时候,医院里人来人往,等在季伟医生门口的患者排起了队。刘阿姨告诉记者,老伴2007年突发脑溢血后一直身体欠佳,后来又三次脑梗住进医院,幸亏有季伟医生帮忙,及时转诊到新华医院住院治疗。现在老人大到用药,小到炒菜如何用亚麻籽油、橄榄油都要咨询季伟医生。

程磊、季伟的工作,是虹口区210名家庭医生日常工作的缩影,他们天天奔波在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之间,为更多的居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健康管理服务而忙碌着。正是有了这些家庭医生的忙碌,患者小病不出社区、首诊在社区的目标才一步步变为现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