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建华)
新成立的颐瑾文化主打原创IP节目,刚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的公司总经理吴俊晓,一度为初创资金短缺一筹莫展。区创客服务中心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及时为她联系到一笔无息贷款。在虹口,像吴俊晓这样获得政府扶持而成功创业的人还有很多。
2018年,区相关部门共引领1183人成功创业,其中青年531人,帮助569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数以内,超额完成2018年创业就业实事项目目标。2019年,虹口仍将以创业社区为重要抓手,进一步推进创业就业工作。
个性化政策“对胃口”
定位于IP商业化综合运营商的“人潮互娱”、专注于打造线下体验型内容的“年轻集势”、像造IPHONE一样造房子的“同派建筑”等优秀创业企业,在2018飞马之翼虹口区国际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年轻、充满活力、契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不断涌现,得益于虹口营造的浓厚创业氛围。
“创业载体越来越多了!”这是很多虹口创业者的一致看法。新业坊、虹控T+Space等11家创业孵化基地2018年通过认定。据悉,全区现有26家孵化基地,其中6家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这些孵化基地,创业者都能得到不同的政策扶持。如本区去年推行的创业工位费补贴项目,每个评定合格的创业企业都可以获得3个工位的补贴,受到了中小创业者的欢迎。
与此同时,虹口大力引进的民间孵化基地也发挥了不同寻常的作用,小马创业村在培育精品企业方面下大力气。站在美团、饿了么等巨头背后的“食亨”,以大数据为餐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估值近10亿,新的“独角兽”由此诞生;“交享越”依托上海交大校友资源,为文创、消费类企业提供政策对接、关系协调、上下游资源对接等孵化服务;作为公益组织的华创俱乐部与区相关部门合作,开展了CXO岗位创业人才训练营、残疾人创业培训等活动,免费为各类创业群体提供了创业培训服务。
各街道也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氛围。如北外滩街道开展了“组团服务企业进楼宇”;曲阳路街道以”创业学院、创业梦想屋、创业服务联盟”组合模式,挖掘和培养创客人才,促进创业服务提升。据介绍,今年各街道还将围绕创建工作系统化、创业服务标准化、创业服务智能化和创业服务品牌化目标,做大做强创业服务品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质量提升。
就业援助服务精准化
2018年,区人社局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依托大学生职业训练营,开办主题培训46期,惠及青年1124次。同时,针对启航青年、就业困难人员,开展各类就业训练服务、职场体验及专场招聘会,就业安置渠道做到不断不乱。
就业工作以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为平台得到了稳步推进。30个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站,其中12个整合进入市民驿站。同时,人社部门在就业援助队伍能力提升和信息化建设上下功夫,让老百姓少走几步路,却能得到高质量的就业援助服务。今年,虹口还将开展“虹雁计划”,进一步提升就业援助队伍素质,以更好地服务就业人群。
与此同时,各街道也积极“触网”。如曲阳路街道依托互联网自编“就业指导微视频”,可视化的影像手段,让就业指导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欧阳路街道开展“就业创业社区行”,制作就业服务动漫系列短片,打造“移动工作站”,就业服务与群众贴得更近了;凉城新村街道开发了“掌上求职一点通”,引入“就业云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提供移动就业服务。这些新的尝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区人社部门表示,今年,虹口将继续聚焦高校毕业、失业青年和就业困难人员三类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化就业创业服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