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毛绒玩具有了“专家门诊” 七旬老爷叔会修娃娃也能治愈童心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9/8/30

图为朱伯明耐心修复娃娃。

图为随娃娃一起寄来的主人留言。

(记者 钱超)

“手术台”上堆放着针线、剪刀、镊子等修补工具,书桌的一角堆坐着十几个毛绒娃娃……你相信这是专为毛绒玩具开设的“医院”吗?72岁的虹口居民朱伯明在家中就开了一家“娃娃医院”,眼睛破损、四肢断裂、嘴巴开线、掉毛、填充物干瘪,这些娃娃们常有的“疑难杂症”都难不倒既是院长又是主治医师的朱伯伯。

以“匠人之心”修复玩具

当心爱的玩具到达“娃娃医院”,朱伯明第一时间就会画下它们的“三视图”和UG图,记录下最初的样子,然后写修复方案,在微信上与主人沟通。记者看到,朱伯明与娃娃主人的微信聊天记录,动辄就几十页,有时说不清楚的地方还要视频通话,一聊就是大半个小时。“修娃娃其实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你要阅历广泛,要看很多书的,了解物理、化学、绘图、色彩色码、人体构造......”这些不懂无法复制出相同的东西。

很多人以为清洗玩具很简单,但事实上并不如此。朱伯明发现普通的清洁液里的碱性成分会破坏纤维组织,洗好的娃娃绒毛不是硬邦邦的,就是松散不成形,于是他绞尽脑汁想找一款中性的清洁产品来代替。机缘巧合,之前修娃娃的客户推荐了交大毕业的化学系校友,帮助朱伯明找到了满意的配方,新的清洁产品不仅可以达到分解污渍的目的,还不会伤害原来的毛绒组织。此外,朱伯明的清洗手法也十分讲究,“要用毛刷洗,手法要轻柔,像清洗文物一样。”就这样,来回数十次才能将附着在毛绒娃娃上的脏东西分解出来,这个过程通常要持续4-8个小时不等。对于这股较真劲儿朱伯明说:“不认真是不行的,娃娃的主人是不会放过我的!”

技术高手变“医师”

“你把我的‘敏敏’修坏了,这不是我的娃娃!”朱伯明曾给儿子买过一个毛绒小熊,有一天儿子说小熊坏了,他想自己是技术高手,修玩具是“小菜一碟”。但没想到,修好后却被儿子泼了冷水,这也是朱伯明第一次知道儿子给娃娃取了名字,他突然明白,修娃娃不仅是缝缝补补,“每个娃娃都被它的主人赋予了生命,它的嘴巴、眼睛、神态都在主人的脑海中有了固定的印象,你要跟着主人的思路走,尽量还原他心中的娃娃的样子。”凭着对儿子的承诺,朱伯明最终修好了“敏敏”,也由此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修复窍门。

2008年朱伯明退休,返聘于一家著名玩具公司,担任售后的技术指导,那时他又开始接触大量的玩具,不少娃娃在他的手下恢复“健康”重返主人身边,2011年他开始全身心投身于专业修娃娃的工作中。

3年前,常州的一位环境工程师托他修娃娃,完成之后,她建议朱伯明效仿日本匠人开一所“娃娃医院”,“我想想还是算了,最后她还帮我在网上宣传了。”这之后,朱伯明在修娃娃圈子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求助者慕名而来,这也对他的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读懂“娃娃”的脾气

曾有一个专门从欧洲回国寻求朱伯明帮助的男生,他对修娃娃的要求颇高。他表示英国专业修娃娃的开价五千英镑为他修理,但是达不到他的高标准。找到朱伯明,刚开始约定了五天修复时间,但到了第二天夜里突然要求加急,“你今天晚上修好,我就开车过来。”朱伯明为了赶工,两天没睡觉,做完拍给对方看,他还怀疑是不是PS上去的。当男生自己拿到娃娃的那一刻,突然流下眼泪,“朱工,这比我想象得更好!”朱伯明说:“我要他这句话,就够了!”

来找朱伯明“求医”的客户,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只有7岁。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年龄身份各异,不管是对童年缺失的补偿,还是对美好记忆的延续,朱伯明和他的“娃娃医院”都给了他们极大的心理安慰。这种安慰不仅是技术上的修复,更重要的是他能够读懂这些“孩子”,“我看啊!这只小鸭子平时应该蛮倔的!”“对!对!对!就是这样......”客户十分惊喜。了解娃娃对于他们的意义,但主人与娃娃的那些故事,朱伯明不会主动过问,客户要是愿意说,他就安静地听着,或许这就是客户如此信任朱伯明的原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