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虹口区积极探索生涯一体化教育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虹口门户网站 2019/2/27

(记者 殷建华)

新学期开学了,曲阳第四小学五年级王同学的妈妈发现,最近女儿热衷于去网上查找“什么职业最受欢迎,什么职业最有发展前景”等和职业相关的内容,家长表示这与学校推行的生涯教育密不可分。

据悉,虹口从2015年至今一直承担着市级生涯教育一体化建设委托项目研究工作,目前正在实施《构建区域一体化中小学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去年,虹口教育系统开展了中学、小学生涯教育教师专项培训,全区拥有生涯教师200多名,并开发了《虹大宝寻梦记》区域生涯通识课程,今年将进一步探索生涯一体化教育。全国心理特色创建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曲阳第四小学是探索生涯教育的典型代表。

从小“植入”奋斗目标

“我长大了要干什么?”很多孩子从未认真思考过。甚至到了小学五年级,仍然会有学生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去上学”这样的疑问。同时,有些家长也觉得中小学生思考生涯规划这件事为时尚早。正是在这样的想法指导下,一些学生错失了在中小学阶段磨砺远大志向的宝贵时机。

“从小缺乏奋斗目标,会使孩子学习内动力不足,长大后由于能力匹配不上理想,人生也容易陷入迷茫。”曲阳第四小学德育教导蔚欣老师表示,学校开展生涯教育,能协助孩子从小就开始规划人生,设立人生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家长和孩子才可以及时找出差距,调整学习内容,培养相应的能力,有意识、有计划地为未来作准备,让孩子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曲阳第四小学近两年着眼于培养“未来的人”,大力推行生涯教育,鼓励孩子们在小学期间听一场音乐会、看一次画展、上一堂PTA课,通过设计各类活动,不断启发、引导孩子积极规划人生,为自己的未来储备能量。

启发式教育助长“责任意识”

“孩子是未来的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这是时常盘旋在校长袁曼丽头脑中的问题。正因为不停地追问这样宏大的命题,她决定带领团队着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设计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活动,激发其对不同职业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展兴趣,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尝试着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学校匠心独运地将生涯教育融入仪式教育、岗位实践、社团活动等活动中,帮助孩子们多维度、多形式地增强感受。顾先生的儿子在曲阳第四小学就读,他记得每一年孩子都有一个成长仪式,如一年级的“我是小学生啦”,旨在让孩子明确自己的小学生身份;二年级加入少先队的仪式,让孩子有了少先队员的荣誉感;三年级学校举办的“十岁生日”,鼓励孩子思考我能干什么;四年级的结对式“大手牵小手,我能行”,激发孩子思考“我会干什么”。他听说在五年级的毕业典礼上,学校还会要求学生“给四年后的自己写封信”,说出自己的职业理想。他认为每一个仪式都不断提醒孩子,启发孩子思考,是非常好的教育形式。

除了在严谨的学科教育中注入生涯教育,学校还通过设置小岗位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如每个班级实行的“一人一岗”制,设置了节电员、图书管理员、信息发布员,还有开心果、小法官、小警察、小护士等有趣的小岗位。通过一个个小岗位,孩子们把工作作为自己的责任,培养了做事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态度。

针对孩子们的不同兴趣,学校还开设了26个小社团,涵盖艺术人文类、科技创新类、体育锻炼类和思维训练类四大类别,试图让孩子们在校内平台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走出校园让孩子见更大的天

不局限于物理空间,走出去让孩子们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是曲阳第四小学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借助周边中科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等科技单位众多的资源优势,开设PTA课堂,邀请有专业技能的家长和科技教师共同上课。PTA是“ParentTeacherAssociation”的缩写,为家校互动组织。学校将生涯教育与PTA课堂有机结合,让孩子通过课堂了解一件职业中的开心事、一件辛苦事;做一次职业小技能的尝试,完成一次简短的访谈和一次体验记录。通过学校PTA课堂,学生们了解了不同的职业性质,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体验。

此外,曲阳第四小学的学生每学期还有一次外出社会实践的活动。学校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带领孩子们走进曲阳图书馆、和平眼科医院、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单位,让学生参观、体验各类场馆,了解不同职业的差异。学生还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门,身体力行,体验劳动的苦与乐。有的小组来到超市,当起了理货员与收银员;有的小组来到书城,做了一天工作人员;有的来到消防站,体验消防员的工作;还有的走上街头,宣传文明城区知识等等。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感悟中写道:“在超市里,要快速将货品分门别类放好,可真是一门技术活呀”“消防员叔叔真了不起,他们太勇敢了!”通过体验,孩子们加深了对不同职业的认知,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袁曼丽表示,学校的生涯教育就如“播种机”,为孩子们埋下一颗颗“种子”。假以时日,“种子”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就会转化成学习的内动力,不断引导孩子们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