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齐传彬)
“你好,这些垃圾是不能混在一起投放的,纸盒投进可回收垃圾桶,蔬菜果皮投湿垃圾桶,最后的垃圾袋要投干垃圾桶。”早上7点,江湾镇街道彩虹湾一期蔷薇里小区的智能化垃圾厢房前,身穿志愿者服装的马国妹边说边手把手教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正确分类”。
日前,由市绿化市容局主办的2018年上海市“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其中,马国妹所在的虹湾天使队榜上有名。
创新方法小班化教学分类知识
去年初,为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虹湾居委会通过党建引领、党员模范带头、居民自治等路径,在蔷薇里小区成立了虹湾天使队,志愿服务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不过,光靠志愿者带头还不够,垃圾分类能否顺利推进,靠的是居民们的支持和配合,想要获得居民的支持,就必须让居民充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为此,有着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虹湾天使队发起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倪青和志愿者们沟通交流后,决定像当初旧改基地分批召开“圆桌会议”一样,也将居民分批请到居委会活动室,向其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事宜。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分类方法都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以前吃肉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大骨头属于干垃圾,而小骨头属于湿垃圾。”一位参与过学习的居民说。
秉承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的原则,虹湾天使队还与居委会共同携手绘制了卡通宣传漫画,将垃圾分类知识生动有趣地展现出来,吸引小区内的孩子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志愿者们还自发编写了《天使倡议书》,在小区里挨家挨户上门派发,呼吁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去年10月底,全区首个“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A类示范服务点在蔷薇里建成投用,虹湾天使队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排好值班表,每天早晚义务为居民讲解如何做好垃圾四分类,以及智能化垃圾厢房的使用方法。马国妹告诉记者:“早上7点至9点是垃圾厢房的使用高峰期,也是老人们送小朋友上学的时间,遇上这类时间冲突的情况,志愿者都选择委托家人去送孩子,不愿意放弃每一次服务的机会。”据悉,在虹湾天使队志愿者们的积极带动下,蔷薇里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已超过98%。
变废为宝绿色活动拉近邻里距离
全力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同时,虹湾天使队还在小区开展了一项为居民日常生活增添绿意的活动:家中也有大自然——水培绿色菜园。
去年初,一次主题为“水培绿色菜园”的社区环保知识讲座吸引了虹湾天使队志愿者们的注意。相对于传统的土壤种植,水培方式操作简便,生活中使用过的油瓶、大瓶装的矿泉水瓶等,清洗干净后皆可作为水培的承载物,取材也比较容易。
为了更好地在社区里开展环保活动,志愿者们率先在家中实验种植,并积极与居委会沟通,希望居委会提供教学场地,由熟练掌握水培方法的志愿者指导居民在自己家中种植。“对于不少城市人来说,种植绿色蔬菜,有时只能通过玩这类的手机游戏过瘾,而在我们蔷薇里小区,种蔬菜已从网络走进现实。”一位志愿者高兴地说道。
让倪青和志愿者们没想到的是,水培绿色菜园还成为了邻里的“粘合剂”。原来,小区里的居民来自不同的旧改基地,平日里都不怎么熟悉。水培绿色菜园活动开始后,有些居民培养的苗子枝繁叶茂,有些人的则长势不好,居民们互相打听培养技巧,交流明显多了起来。甚至,有几户邻居本因生活琐事,彼此心里有着疙瘩,没想到通过互相取经学习,关系缓和了不少。
此外,虹湾天使队还将每次环保活动中回收的绒线、毛线等闲置物品重新清洁整理,通过志愿者们的巧手再加工,做成手套、帽子、坐垫等手工艺品。每逢节假日或小区里举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志愿者们就将这些手工艺品免费赠送给小区和附近养老院内的老人们,既传递了爱心,又宣传了绿色理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