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伟文)
张越白的工作台,标本工具收放整齐。 朱伟文摄
张越白制作的蒸汽朋克艺术作品。 朱伟文摄
张越白收藏的蜣螂标本。 朱伟文摄
张越白的家兼工作室就在溧阳路上一栋老建筑洋房里。这个95后大男孩爱给昆虫标本穿上钟表零件等制成的盔甲装置,把它们做成蒸汽朋克艺术品。进入他的工作室,扑面而来的奇幻感,会让人分辨不清这里到底是昆虫馆,还是“变形金刚”模型陈列室。
这名技术宅男毕业于虹口南湖职校。之前,他老老实实当过几年上班族,自考了大学。然而,天天挤地铁、月月死工资,白开水般的生活并不是他的心中所向。业余生活中,他继续捣鼓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昆虫标本,并把它渐渐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老宅藏千只昆虫标本
张越白的工作室其实就是老宅中的一隅,巴掌大的空间。就是这么一小块地盘,却被他玩成了“万花筒”。小女生看到要惊叫三声的各类昆虫,在他的眼中如同至宝。
记者采访那天,小屋子里飘着爵士音乐。到他的工作台跟前,不到十步的距离,要经过餐桌和树蛙的小窝。树蛙是他的藏品之一,也是不多的活物之一,而他更为“浩瀚”的藏品是昆虫标本。在他顶到天花板的老木头工作台的置物架上,分层陈列着这些标本,大小不一、却整齐划一地排在一个个木质盒子里。
“全世界已发现的蜣螂有6000多种,我这里有50多种,这辈子还是有希望收集齐的……”张越白抚摩着其中一只盒子说。
要是觉得张越白只是一名收藏者,那就错了。要知道他在网上的标签是“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蒸汽昆虫艺术品的匠人”,在这个领域可是小有名气的,有自己当版主的百度吧,粉丝上万。
按照张越白的生活习惯来说,每天夜深人静之际,便是他埋头创作之时。据悉,要制作一件蒸汽朋克昆虫作品可不容易。根据工艺难度,要三天到一周不等的工时,有时候他为了赶工,挑灯夜战到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每一道工序都伴随风险,稍有不慎,功亏一篑。所以,干这个,没有几年的昆虫标本制作经验是不行的。”张越白此言不虚,他的工具里面除了常见的镊子、细钉之外,还有手术刀、切割机,摊出来十几样,足见他这门手艺对精度和工序的要求。
张越白指着一只米粒大小的虫说,即使这样的大小,有创意也能做出作品,自己曾经就将一只迷你虫做成首饰。
小众爱好谋出新生计
从张越白小时候的经历就能看出,他成为别人眼中“奇特存在”的潜质。
五六岁时,别人家的孩子天天抱团玩耍打游戏,他就喜欢一个人与昆虫为伍。抓白星花金龟,将它们的腿绑在绳子上飞舞。他还会花数天时间,搬张小板凳坐在蜘蛛边上看它们织网。乐此不疲地做昆虫、植物标本。长大一点了,他写胸斑花皮蛛交配的详细观察日记,将饲养的锹甲打架的场面拍成小视频放到网上。从小想当生物学家的他事实上只当过生物课代表。
爸爸对他的期望,他也没有达成。爸爸给他取名张越白,意指超过李白,成为大文豪。他却对蝴蝶刀、双截棍情有独钟,手上经常“刀痕累累”,朝着“武状元”的路一去不返。
在南湖职校毕业后,张越白按部就班干过科技馆展区管理员、小微银行理财顾问、文员等工作,虽然收入一般,但是为了爱好,他几乎把所有的都被他花在昆虫标本等收藏上。
特立独行的剧本演绎,为他带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一次,他游览蒸汽朋克吧,惊艳于朋克风的小首饰,萌发了将这门艺术与昆虫标本收藏混搭的灵感。到国外论坛上一看,更令他大开眼界。他曾想过拜高手为师,发帖求助,都杳无音信。不得已,凭着自己对昆虫的了解,他开始了昆虫设计的探索之旅。第一件作品是一件机械蝎子,他为蝎子的身体里填充粘土,装上机械零件,晒在贴吧里。不久,就有人私信他表示愿意出价购买。
随着作品的不断曝光,他在这个小众圈子里闯出了名声,订单开始多了起来。额外收入渐渐超过了工资,“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小张爽快决定——辞职,开了淘宝店。
近年来,他陆续做了百来件蒸汽昆虫作品。从小对昆虫等的入微观察,让他的作品总能别出心裁。比如,观察到皮皮虾在攻击猎物时会弹出颚足,他受此启发做出弹簧臂铠设计。他的作品门类很多,已形成“癫狂、呼啸、精灵”等六大成熟的系列,更有“接驳、能源箱、战损、外铠、透视仓”等特殊的纯原创设计。
希望做昆虫文化推手
即使现在的收入已经超过一般的小白领,但张越白依然是一个结结实实的月光族。“我把钱都用来买藏品了。”除了50多种蜣螂外,张越白的其他藏品同样是稀奇古怪。瓶子里的是跟澳洲龙虾个子一样大的大王具足虫,盒子里的是两百多种象甲虫,国内最大的103mm的大王花金龟和89mm的土瓜达花金龟,还有豹纹守宫蜥蜴、墨西哥红膝鸟蛛(死后做成标本)等爬宠,这些藏品有的是沙漠特产、有的是雨林独供。
每一件藏品都有几百、上千不等的价格,“正常点”的藏品也有,比如植物标本、贝壳、海螺,以及各类古旧物。他坦言,有的虫子收过来,他只要一转手,就能轻轻松松赚到不菲的差价,然而,这种“低端”生意他是不愿干的。因为,他希望看到这些藏品成为作品,享受制作的过程和完成之后的成就感。网上,有人评价他是艺术家,而他说自己只是一个设计师。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这种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能带动现代社会的很多人从平日忙碌的生活中走出来。在空闲之时不仅仅只有手机,更可以感受自然、感受人文、感受生活的美好。
张越白透露说,未来五年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学习钟表维修,精进技术,成为更好的设计师;还有一个便是众筹招商,开店办学,做一名文化推手。“谁说成功之路一定要有模板?我希望这种小众艺术能被更多人接受,让更多孩子爱上昆虫、爱上自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