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消费】是什么撑起上海餐饮业态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2020年09月3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19/07/12

上海拥有十万家以上餐厅,餐厅数量和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上海拥有全国最多的购物中心,餐饮占比已达30%以上,同样为全国最高。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2018年发展报告》显示,上海规模以上餐饮收入已连续四年突破千亿元,四年平均增长率5.95%。

诸多“全国第一”勾勒出上海餐饮行业的活力动图:行走在上海,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5家餐馆,其中小吃、快餐店超过5家;步行在上海,每2分钟发现一家饭馆、3分钟邂逅一家小吃快餐店、5分钟就能买到面包点心。

“首店经济”带动多元餐饮凸显引领作用和风向标功能

2018年上海餐饮市场,“首店经济”全国领先。来自市商务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共有835家上海“首店”落户,较上一年猛增3.7倍。其中,餐饮类上海首店数量高达443家,占据“首店经济”半壁江山,凸显其在上海餐饮消费中的引领作用和风向标功能。

报告认为,餐饮类上海“首店”展现出上海餐饮消费创新态势。从国际化程度看,在443家餐饮类首店中,国际品牌入沪数量达85家,其中有6家亚洲首店甚至全球首店,包括双立人餐厅The  Twins、意大利Terra、阿森纳足球餐吧等。去年,8家海外米其林餐厅在上海开设了中国大陆首店,包括上海中心大厦的法国Maison  Lameloise、BFC外滩金融中心的法国Lamblin约瑟芬剧院客厅、苏宁宝丽嘉酒店的日本黑木Kurogi、恒隆广场的日本京锅物等。

数据显示,上海餐饮类“首店经济”最集中的12大菜系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其中甜品烘焙、西餐、日料三大情调菜系排名前三。而从整体上看,品质化是上海餐饮业的特色,刚刚发布的2019年大众点评必吃榜显示,上海共有136家必吃餐厅上榜,上榜餐厅数量位居50座城市之首,本帮菜、粤菜、川菜、火锅、西北菜等多元化美食均受到上海食客的欢迎。

上海餐饮业态去年创下多个“全国第一”。“阿里本地生活”数据表明,上海、北京、杭州是去年本地生活餐饮消费力最高的三座城市,其中上海排名第一。饿了么与口碑两个平台数据显示,上海是全国夜宵消费力最强的城市。根据《2018中国餐饮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上海外卖店铺数量全国居首,达到93301家,去年新开外卖店铺达到5782家,快餐、外卖消费正在成为餐饮消费的新增长点。

老字号在传承创新中越做越大

90后的加入让消费需求群扩容性突变

从喜茶到Lady M,再到被晒遍朋友圈的鹿角巷,上海餐饮业向来是“网红”扎堆的地方。报告数据显示,上海“网红”餐饮食品有走向“长红”的趋势,特别是上海老字号“网红”凭借精湛的工艺与品质,正在俘获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芳心。

以青团为例:作为清明时节的习俗食品,青团很多年来在上海市场相对固定;2017年杏花楼咸蛋黄肉松青团一炮而红,创下几百万元的营业收入,去年继续飘红,创下青团单品清明前后千万元经营收入的“长红效应”;新雅粤菜馆由2017年中秋的腌笃鲜月饼,转换到去年清明的腌笃鲜青团销售,“网红”效应在产品转换中走向“长红”。与此同时,王家沙、沈大成、光明邨、绿杨村等老字号门前,也是大排长龙。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千万元”级青团销售店家同比翻番,“小点心”有向“大产业”发展的趋势。

不仅仅是清明节青团市场,报告显示,老字号借助工业化和信息化,在传承创新中越做越大,消费需求群也发生了扩容性突变,包括国际饭店的蝴蝶酥、南翔馒头店的小笼包、凯司令的栗子蛋糕等产品,90后去年在老牌“网红”产品的人均消费同比增长超过了100%,老味道开始成为他们的心头爱。

来源:文汇报

[声明] 本篇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