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岁归国 投身中国远洋渔业 这位定海老华侨一做七十载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19/11/28

日前,“山海情”缪圣赐励学金发放仪式在贵州省湄江高级中学举行。

在仪式上,县委常委、副县长孟焱,县红十字会、湄江高级中学负责人及湄江高中50名受资助学生一起观看了缪圣赐老先生的视频。视频中,缪圣赐老先生叮嘱同学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念感激之情,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用行动回报社会。学生代表感谢缪圣赐老先生的关心和资助,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刻苦上进、奋发图强,将来成长为一个品学兼优、报效国家的合格人才。

19岁从日本归国 接受海洋渔业高等教育

缪圣赐出生于1925年,从小生活在日本的他,耳闻目睹日本人是怎样到我国的近海,大肆掠夺我国的渔业资源,内心暗暗立志,将来要为祖国的渔业发展作出贡献。

19岁那年,他放弃舒适的生活,独自一人回到祖国。回国后,缪圣赐参加夜校学习,虽然生活很艰苦,学习很紧张,但他如愿在1952年考入了上海水产学院海洋渔业系接受高等教育。他原先打算用平时省吃俭用的钱付学费,不足部分就把自己心爱的小提琴卖了。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国家不仅把学费免了,连住宿等费用都不用自己掏,那一刻,他深深感觉到了祖国的敦敦爱才之心,这才是自己的祖国,是人民群众的国家,也更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

大学毕业后,缪圣赐服从组织安排,不论在校内校外,搞科研、下一线,他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对祖国的爱全部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

正当不惑之年的他准备大干一场时,文革席卷全国,他被下放到车间工地。但他并未沉沦,在与工人兄弟朝夕相处中搞技术革新,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如果说“文革”前后长达十二年的基层生活,为他在改革开放后施展才华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那么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号令则成为了他奋发努力的新征程。

为了把十二年耽误的时间追回来,缪圣赐用十二分的干劲对待每天的工作。缪圣赐拥有精湛的日语和扎实的专业能力,这使得他在国际交流中如鱼得水,各级政府和团体出国考察,都会来邀请他做翻译,但他始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推动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上。

用专业知识精准绘制渔场图 提高远洋捕捞效率

1985年,我国远洋渔船首航太平洋及日本北海道地区,进行远洋渔业作业。缪圣赐作为渔业公司特邀随船顾问兼翻译,克服年老体弱和老伴无人照顾的困难,为中国首航积极当好参谋,收集新情报,描绘渔场图,及时提出调整航向的建议。结果这次远洋作业比原定计划整整多捕捞了五千多箱鱼。

返航后,缪圣赐夜以继日写出了三篇首航试捕的报告,得到有关方面充分肯定。这一年,他出海的时间最多,翻译的水产资料也最多,达到三十多万字,两倍于一般工作量,因此记大功一次。最令他感到高兴的是,他实现了几十年来的愿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掌握国际法知识和娴熟外语会话能力 多次为企业挽回损失

在出海远航的过程中,缪圣赐还多次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充当起了“调停员”的角色。有一次,在日本某港口内,一条日本渔船撞上了停在港内的我国烟台一艘渔船,日本渔船钢板出现裂缝,日本海事警察要求我方赔偿三百万日元。烟台渔船一下子就懵了,不知如何应对。

当他们得知港内有条上海船,船上的翻译缪圣赐精通海事法和日本的有关法律时,欣喜万分,赶忙请他帮忙去协助事故处理。缪圣赐二话没说,与来人匆匆赶去处理,经过有理有据地深入沟通,最终避免了三百万日元的无谓损失。这件事情在业内也成为了美谈。对此,缪圣赐只是平静地淡淡一笑了之。多年来,他亲身参与解决过的类似事件还有很多。

还有一次,大连渔业公司的一条渔船与外国的渔船不幸相撞,发生渔场纠纷、事态升级,几艘外轮对大连渔船形成包围之势,随时有被他们拖走的危险。这时,缪圣赐不顾个人安危,在风浪中只身坐上小船,到达外轮与对方据理力争,运用他的国际法知识和娴熟的外语,最终妥善地解决了这一纠纷,既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同时也赢得了民族的尊严。

70多年从事远洋渔业研究从不间断 作品硕果累累

1986年,缪圣赐退休了,但他的心却没有退休,工作还在继续,一干又是32年。不管是波涛汹涌的海洋上,还是庭院深深的研究所,不管是在烈日当空的工地上,还是在寒风刺骨的海岸边,只要需要,他在所不辞。

2017年第10期《全球渔业动态》内参上,刊登了《今渔政船船员监视外国渔船》《最近5年曼谷国际冷冻鲣鱼价的变动情况》和《韩国称西太平洋褶柔鱼资源应由韩、中、日合作管理》等五篇翻译文章,为我国远洋渔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很难想象,文章的译者是一位年过92岁、70多年一直不间断地从事远洋渔业事业研究、一心报效祖国的归侨缪圣赐老人。

一次又一次地捐赠

他把心交给了祖国

多年来,繆圣赐老人和老伴节衣缩食,却坚持做慈善工作。他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70万元,无私地捐给了母校。四川地震,他献上一份爱心;云南受灾,他送上一份真情;上海胶州大楼失火,又是他送上关爱;他还经常捐款给市侨联、社区居委会。

近几年,他和夫人每年都会无私捐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养老院环境整修,他拿出数万元,使老人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2018年5月,缪圣赐夫人雷琬华走了,实现了把自己遗体捐献的最后愿望……

一本本荣誉证书,记载着缪圣赐几十年的业绩;一张张捐款证明,记录下他多年来的爱心历程;还有那两张他和爱人捐献遗体的证书,更让人看到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

“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缪老就用自己一生的行动,在践行“爱祖国、为祖国”的诺言。向繆老致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