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疫”刻不停 第四批市级机关志愿者战“疫”心语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20/03/16

继前一波支援突击队之后,市体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又从众多踊跃报名的党员、青年志愿者中抽调了16名干部,组成防疫一线队伍奔赴定海,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定岗支援行动。

这也是疫情防控以来支援定海的第四批市级机关志愿者。

今天,就让我们听听几位战斗在社区的体育人的战“疫”心语!

姓名:蒋蓁 单位:上海市体育局人事(外事)处

我值守的定海路短短800余米,但位置非常重要。人口较多,仅定港就有1800余户住户。定海路又是菜场一条路,还有各种食品、水果、杂货店,老百姓出门七件事,这条路全部都能搞定。我们的检查点位设在了定海路接平凉路的T字道口上,这个点正是三个社区的连接点,每天进出的人流量非常大。

在值守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市民都戴着口罩,主动接受检查,也有个别市民不够配合。我会更加热情耐心地与市民群众沟通交流,站好这个岗,守好这道门,把自己的涓滴之力融入到全体人民疫情防控的洪荒之力中。战“疫”有我,守“沪”平安。

姓名:巢旭

单位:上海市体育局办公室挂职

3月的上海淫雨霏霏,春寒料峭。随着市体育局支援防疫一线第四批突击队转战至杨浦,我的岗位职责也明确下来——定港社区道口值守。定港社区是杨浦区典型的二级旧里,不同于商品房小区,弄堂四通八达,而主要路段定海路更类似菜场集市。附近居民的生活日常便与这条“供给线”息息相关。

道口值守是前沿阵地,也是矛盾易发的窗口。在岗位上,我践行着“君子动口又动手”的防疫守则,口中熟唸着“共享单车不好进”“外卖快递不好进”“外来车辆不好进”的字诀,配合社区的同事们做好居民体温测量、对外地返沪人员进行问询登记等工作。

结束一天工作,除了身体倍感“酸爽”外,我也体会到道口值守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以及“一夫当关”的勇气和“察言观色”的智慧。衷心感谢那些坚守一线的防疫工作者们,正是这些不计得失、甘于奉献的“你”“我”“他”们汇聚在一起,才能战“疫”必胜!

尘埃会靖,楚地会宁。相信美好,相信阳光。

姓名:叶晶龙

单位: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没想到再次回到小时候长大的棚户区竟是以市体育局第四批支援防疫一线突击队成员的身份,百感交集涌上心头。我所在的岗位是沈家滩居委防疫道口值守。沈家滩背靠北外滩杨浦老工业园区,是杨浦区最后的几片待拆迁的老式里弄。

我坚守职责:记录外来人口的进出、机动车管控、外卖快递集中收发、进出测量体温、生人必询问。一周下来,酸甜苦辣咸应有尽有。执勤道口位于公共厕所及垃圾厢房的中间,地理位置特殊,我们不时能闻到阵阵的酸爽,也有一些居民大爷不够配合直接闯关,给工作增加不少难度。但大多数的居民都会积极配合,并投来善意的眼光让我倍感温暖。

每到傍晚饭点时分,各家屋里飘出的饭菜香让执勤的我们垂涎欲滴,毕竟这样的岁月静好是我们乃至全国各战线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努力才能换来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到时我们再来欣赏春日美景。

姓名:顾思齐

单位:上海市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

支援定海路街道防疫工作的一周很快就要过去了。我的岗位是在河间路1077弄小区门口值守,负责小区出入人员的体温检测和外来人员登记等工作。

怀着有点忐忑的心情参与这项工作,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居民们的友善和配合。

我参与值守工作的小区是典型的上海“弄堂”小区,中老年人居民占了多数。但正是这些在我想象中可能会给防疫工作带来“别扭”的人们,却以他们自己的方式积极配合:每天都有自愿参加防疫工作的志愿者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几乎每个人出门都带口罩;会自觉地提醒别人说话保持距离;有陌生人出入小区,都会问上一句,门口体温多少,登记出入信息了吗?

与此同时,居民们对待疫情、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深深感染着我。对每次出入的检查和询问没有过多的抱怨和腹诽,对菜市场、超市减少也没有表露不满,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好好配合政府战胜疫情,其他什么都不重要!虽然大家操着不同口音的方言,但心中却有着同一个目标:战胜疫情!每当看到他们对待疫情、对待生活那种认真的态度,就让我更有了干劲和信心!

虽然他们支援定海社区防疫工作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从他们的战“疫”心语中可以感受到上海体育人认真负责、毫无懈怠的精神风貌。相信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