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区推出人才新政打造扶持服务升级版

2020年09月30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17/10/15

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3月23日,区委、区政府发布《杨浦区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人才工作若干意见(试行)》,旨在更好地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营造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优秀人才在杨浦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中发挥作用。 这份共16条的人才新政将分散的人才政策集中整合,统筹兼顾,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适用于引进和培育的各类优秀人才,内容涵盖人才专项支持、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平台、人才综合配套服务等方面,涵盖人才个人、企业和社会第三方等多元主体,覆盖不同类别人才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维度的支持体系和完整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新政发布也引发了区内许多创业者及其团队的高度关注,他们对新政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扶持范围和资助力度等方面表达了强烈的兴趣和肯定,新政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人才区域吸引力。据悉,下一步新政实施细则也将陆续出台,旨在将人才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政策“组合拳”强化区域人才吸引力 身处国伟路都市工业园区的80后创业青年贾梦虹,毕业后利用专业所学,投身化学品分析检测技术服务行业,由此开启了创业之路。“那时资金少无法去做产品,而是选择了投入成本较低的技术服务类行业。起步阶段,我们有幸得到了鼎元资金的支持,逐步发展到今天。”贾梦虹及其带领的团队用了四五年时间,把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由原来的小公司,打造成了拥有一流检测技术和设备,一批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的大型知名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他也被授予“杨浦区第九批拔尖人才”。 谈及企业成长史,贾梦虹有喜也有忧。面对处于加速发展期的企业,他需要更有力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进阶。当获悉杨浦区出台人才新政,这对他来说是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这次人才政策的力度确实很大,范围也广,里面有几条我们可以去申请,对我们很有诱惑力。” 据了解,新政将原有分散在各处的人才政策集中整合起来,统筹兼顾各相关委办的政策资源优势,避免人才政策政出多门,重复分散,形成集聚效应,从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扶持范围和资助力度等方面强化区域吸引力,进一步形成全局谋划、协同推进人才工作新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便利人才综合全面了解杨浦人才的各项利惠政策,激发各方力量参与杨浦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动力和热情。 重普惠  形成完整的人才扶持体系 新政强调人才“普惠”,既要“大象起舞”,也要“蚂蚁雄兵”。 首先,新政为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量身定制”。从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到毕业大学生,从海外归来人才到国内本土优秀人才,连同文化、教育、卫生、社工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各类人才,一并被覆盖,进一步强化对各支队伍、各类人才的整体培养、保障和服务。 同时,新政一改主要面向“海归”的“特惠性”,转而“普惠性”地支持各个梯度的人才。新政格外注重人才培训,试图引导市场力量参与,为蓝领、白领、金领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 其中“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列出了针对大众创业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加速期的企业家这三类人群的支持方案,用于企业启动资金、企业用工补贴、企业研发及融资等事项。 善引导  借“市场之手”拓人才成长舞台 对人才培训的“加码”支持是新政另一亮点。不单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培训和职工培训,而是包括蓝领在内的各梯度人群。 此次人才新政进一步清晰以企业为创新发展的主体,突出“市场之手”,突出市场运营导向,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以大力支持第三方创新创业平台,来支持人才自身发展。同时,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众创空间的各项公益性活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实训基地等都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发挥市场的主体力量,进一步为人才搭建更宽广的成长舞台。 贾梦虹介绍,“杨浦区公共实训基地”已在他的企业里挂牌,他们对创业者开放设备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们提供公益性的公共实训服务。“创业者们在这里可以自己做分析实验,从中获得结果和启发。今年4月开始,政府将依据实训的具体情况,经审计后给予我们发放一定的补贴。现在是试运行阶段,按样品数量计算,目前每个月以实训的方式进行检测的样品平均在300件左右。” 开先河  首创中小企业“专技”人才培养 据介绍,杨浦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公共培训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企业管理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提升、岗位素质培训等项目实施,并给予区域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培训补贴。 “原来的政府补贴集中在职业技能培训这一块,杨浦区要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专业技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也十分迫切,这个群体的数量越大,‘底盘’就越重,基础就越扎实。”22日,上海中智科创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宇平告诉记者,杨浦区委托中智搭建一个杨浦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目前进入平台的有200多个课程,入围了34家培训机构,今年预计还要有20多家入围以及数百个课程进入平台。 “现在的培训成本、组织成本都比较大,直接、间接的费用加起来,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现在政府替他们承担这部分的费用,不仅提升了企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更给企业减了负。”钱宇平说,培训对象侧重点集中在建筑设计,现代服务业、会计审计、IT、互联网+等。 自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试点以来,已有34家培训机构被列为本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这些机构开出了国际财务管理师高级研修班、IT高级工程师的项目管控技术培训、大数据系列课程等36个培训项目,800余人次受益。■刘毅

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3月23日,区委、区政府发布《杨浦区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人才工作若干意见(试行)》,旨在更好地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及其团队,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营造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优秀人才在杨浦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中发挥作用。 这份共16条的人才新政将分散的人才政策集中整合,统筹兼顾,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适用于引进和培育的各类优秀人才,内容涵盖人才专项支持、人才激励、人才培养平台、人才综合配套服务等方面,涵盖人才个人、企业和社会第三方等多元主体,覆盖不同类别人才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多维度的支持体系和完整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新政发布也引发了区内许多创业者及其团队的高度关注,他们对新政在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扶持范围和资助力度等方面表达了强烈的兴趣和肯定,新政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人才区域吸引力。据悉,下一步新政实施细则也将陆续出台,旨在将人才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政策“组合拳”强化区域人才吸引力 身处国伟路都市工业园区的80后创业青年贾梦虹,毕业后利用专业所学,投身化学品分析检测技术服务行业,由此开启了创业之路。“那时资金少无法去做产品,而是选择了投入成本较低的技术服务类行业。起步阶段,我们有幸得到了鼎元资金的支持,逐步发展到今天。”贾梦虹及其带领的团队用了四五年时间,把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由原来的小公司,打造成了拥有一流检测技术和设备,一批优质稳定的客户群体的大型知名企业,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他也被授予“杨浦区第九批拔尖人才”。 谈及企业成长史,贾梦虹有喜也有忧。面对处于加速发展期的企业,他需要更有力的支持才能更好地进阶。当获悉杨浦区出台人才新政,这对他来说是又一次难得的机遇。“这次人才政策的力度确实很大,范围也广,里面有几条我们可以去申请,对我们很有诱惑力。” 据了解,新政将原有分散在各处的人才政策集中整合起来,统筹兼顾各相关委办的政策资源优势,避免人才政策政出多门,重复分散,形成集聚效应,从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扶持范围和资助力度等方面强化区域吸引力,进一步形成全局谋划、协同推进人才工作新机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便利人才综合全面了解杨浦人才的各项利惠政策,激发各方力量参与杨浦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动力和热情。 重普惠  形成完整的人才扶持体系 新政强调人才“普惠”,既要“大象起舞”,也要“蚂蚁雄兵”。 首先,新政为各类不同层次的人才“量身定制”。从创新创业的高端人才到毕业大学生,从海外归来人才到国内本土优秀人才,连同文化、教育、卫生、社工等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各类人才,一并被覆盖,进一步强化对各支队伍、各类人才的整体培养、保障和服务。 同时,新政一改主要面向“海归”的“特惠性”,转而“普惠性”地支持各个梯度的人才。新政格外注重人才培训,试图引导市场力量参与,为蓝领、白领、金领提供不同类型的培训。 其中“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列出了针对大众创业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进入加速期的企业家这三类人群的支持方案,用于企业启动资金、企业用工补贴、企业研发及融资等事项。 善引导  借“市场之手”拓人才成长舞台 对人才培训的“加码”支持是新政另一亮点。不单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培训和职工培训,而是包括蓝领在内的各梯度人群。 此次人才新政进一步清晰以企业为创新发展的主体,突出“市场之手”,突出市场运营导向,充分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以大力支持第三方创新创业平台,来支持人才自身发展。同时,对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众创空间的各项公益性活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实训基地等都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发挥市场的主体力量,进一步为人才搭建更宽广的成长舞台。 贾梦虹介绍,“杨浦区公共实训基地”已在他的企业里挂牌,他们对创业者开放设备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的创业者们提供公益性的公共实训服务。“创业者们在这里可以自己做分析实验,从中获得结果和启发。今年4月开始,政府将依据实训的具体情况,经审计后给予我们发放一定的补贴。现在是试运行阶段,按样品数量计算,目前每个月以实训的方式进行检测的样品平均在300件左右。” 开先河  首创中小企业“专技”人才培养 据介绍,杨浦区在全市率先建立中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公共培训服务平台,重点支持企业管理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业务能力提升、岗位素质培训等项目实施,并给予区域内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培训补贴。 “原来的政府补贴集中在职业技能培训这一块,杨浦区要建设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专业技术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也十分迫切,这个群体的数量越大,‘底盘’就越重,基础就越扎实。”22日,上海中智科创服务外包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宇平告诉记者,杨浦区委托中智搭建一个杨浦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目前进入平台的有200多个课程,入围了34家培训机构,今年预计还要有20多家入围以及数百个课程进入平台。 “现在的培训成本、组织成本都比较大,直接、间接的费用加起来,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现在政府替他们承担这部分的费用,不仅提升了企业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更给企业减了负。”钱宇平说,培训对象侧重点集中在建筑设计,现代服务业、会计审计、IT、互联网+等。 自去年第三季度开始试点以来,已有34家培训机构被列为本区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这些机构开出了国际财务管理师高级研修班、IT高级工程师的项目管控技术培训、大数据系列课程等36个培训项目,800余人次受益。■刘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