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区救助站全天服务确保流浪人员过冬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17/10/15

岁末,远在异乡的游子,哪怕路途漫漫困难重重,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但是有这么一群人,“家”这个字眼,对于他们显得有些陌生,一张床,几条棉被,一堆碗筷,就是他们的“窝”。他们是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

严寒季节,流浪者的生存状况如何呢?12月24日晚8点半,记者跟随杨浦区救助站管理人员一起去寻找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直击救助管理站的工作。

杨浦区救助站位于宁国路76号。当天晚上8点,记者来到救助大厅,接待台前有两位工作人员,正在登记被救助者的个人信息。

穿过大厅,记者来到接待室,据救助站站长李福强介绍,这个房间兼食堂和阅览室,有5位被救助者正坐在里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中4位是24日早上在杨树浦港桥救助的。“这两天外面很冷,感谢这里的救助人员给予我们及时的帮助,让我们有个临时避寒的地方。”72岁的流浪人员老耿说,“提供住宿,一日三餐顿顿不同,还能看看电视,挺好的。”

记者看到了救助站为流浪露宿街头人员提供的临时避寒所,男女分开,每间房间里摆放了6-8张床位,还在走廊里安装了不锈钢扶手,“这些是根据老年人护理的模式安装的。”

当天晚上8点半,区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开展了严寒季节救助管理集中行动,3辆配备了棉被、饼干和矿泉水等物品的救助专用车从区救助站出发,开始深夜街面巡查。

包头路桥:朱姓男子受助

汽车开过几个红绿灯后,停在了包头路桥。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下车,翻过栏杆,沿着斜坡,顺着应急灯的方向,发现有一名男子正在蒙头睡觉。“应该是老朱,今年53岁,患有哮喘病,我们救助过他十多次了,还送过他去医院治疗。”

记者走近时,老朱已经坐在床边,身上穿着深色的大棉袄,旁边是脏乱的棉被,床的两头有木板挡风,还有一些碗具凌乱地放着。   “冷不冷?我们担心天气太冷你身体吃不消,跟我们进站好不好?”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朱先生同意进站。

记者得知,该男子现户籍地在浦东新区,10多年前与一名离异女子结婚,“为了给老婆治病我卖掉了原先的房子,后来老婆死了,女儿不是我亲生的,在她妈妈死后也离开了我,我没有房子没有钱,只好靠卖废品过日子。”朱先生说。

由于朱先生的身体不好,所以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每次巡查都要兜过来看看他。“有时候他会拒绝救助,只有在天气特别冷的时候他才勉强同意进站,但一到白天他又溜走了,继续流浪街头。”李福强说。

基本掌握全区固定露宿点

汽车继续行驶,10多分钟后在殷行路边停下。“看看他在不在。”李福强口中的“他”是多年露宿街头并多次拒绝受助的吴某。记者在殷行路一家便利店的拐角处看到了折叠打包的床铺和一些生活用品,“看来他还在外面流浪,估计零点之前是见不着他了,要想找到他就得按照他的生活习惯来。”李福强告诉记者,吴某觉得在救助站里缺乏自由,所以不愿意进站,“救助的第一原则是‘自愿’,要是他不愿意去救助站,我们就只能尊重他们的意愿,只能将车上的御寒物品和救助手册发给他们,再叮嘱他们注意保暖,有需要随时联系救助站。”

当晚9时许,记者随车又来到位于中山北二路的杨树浦港桥。据救助人员介绍,港桥桥洞内仅一米多高,里面共有10多张床位,最多时里面住有30多人,近年来人数有所减少,但每天至少也有3人,他们长期在五角场乞讨,到了凌晨3、4点才回到住的地方

“考虑到桥洞离水位线最大距离不超过1米,夏季台风期间,水位曾上涨到离桥洞仅20厘米。”李福强说,“一旦水位漫过床位,睡着的流浪露宿人员如果来不及往外逃,就会发生事故。因此今天(12月24日)早上,我们联系控江路街道,将露宿桥洞内人员全部劝离后,用水泥把洞口封死。还安排了相关人员看守洞口,看到有露宿者想进洞进行及时告知,该救助的救助,该进站的进站。”    随后,巡逻车继续朝着另一个地方驶去,那里还有需要被救助的对象……

通过一个月严寒季节救助管理工作的开展,区救助站已经基本掌握了全区所有范围内固定露宿点和露宿人员情况。“对于他们,我们掌握了露宿睡觉的点,扫街时这些点都必须经过,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救助。”

区救助站还将数个固定露宿点的露宿人员信息进行了分类定位,重点对露宿街头的流浪人员,特别是失智老人、精神病人、危重病人、未成年人等进行保护性救助,以确保他们不发生冻死、冻伤的情况。

建立全区社会发现机制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起,我区逐步建立起民政、公安、城管“三合一”联动救助机制。以区救助管理站和区新民慈善服务社为主体,公安、城管部门分别抽调专门人员长期派驻到区救助管理站,组成“三合一”联动救助巡查服务队。

目前,“三合一”服务队有工作人员8人,专业社工3人、社工组工作人员7人,还聘用了部分人员,总共50人左右,全年24小时不间断在全区街面开展巡查救助工作。

为了能及时向“需要被救助者”提供服务,全区各居委会在社区组成了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并在全区的12个街道镇成立了救助管理咨询服务站。通过社区救助管理志愿者、社区居民、24小时便利店工作人员、停车场保安、环卫工人等人群向受助者发放救助卡片、公布热线救助电话等多种方式扩大社区救助管理工作知晓度,建立起覆盖全区范围的社会发现机制。“要把我们整个救助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社区中去,发动大家共同救助。”

今年,区救助站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区各高架桥涵洞、地下通道、在建工地、绿化带及其他隐蔽地带进行细致巡查工作,加大了巡查的频率和覆盖面。严寒季节救助工作中,重点上街巡查时间段调整为晚上7点到12点,凌晨1点到凌晨4点。

24日全天共计救助了16名流浪乞讨露宿人员。据统计,自11月25日本区开展严寒季节集中救助行动以来,截至12月25日下午3点,本区共计救助273人次流浪乞讨露宿人员。■毛海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