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携手节能低碳 打造“环同济”生态文明圈

2020年09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20/07/07

近日,四平路街道环同济联合党课(特别版)开讲,党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四平路街道设置主会场,在环同济83个“两新”党组织、街道23个居民区党总支同步设立分会场,开启“云党课”。

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乔兴刚,区发改委副主任钱彬,区机管局四级调研员冯炳兴,以及街道中心组成员、区域化党建联盟四平分会成员单位代表、四平社区“文明校园”创建联盟成员等共计60余人出席现场;广大党员、网友通过“NICE四平”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间参加“云学习”。此次党课线上线下参与党员、网友共计4.7万余人。会议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监察办公室主任金晔主持。

本次环同济联合党课(特别版)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为重点,将“携手节能低碳,打造‘环同济’生态文明圈”作为主题,让节能低碳变成每一个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的自觉行动,为打造“环同济”生态文明圈,建设“睦邻家园、精品四平”做出更大贡献。

此次活动,四平路街道携手社区医院、学校、商区和居民代表联合发布节能低碳倡议书。

四平路街道正全力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作为杨浦区唯一一家区级创建机关,街道正如火如荼实施节能减排方案。

一是实施照明系统改造:将剩余少量普通灯具更换为LED,增加智能照明控制措施,通过声光控及雷达感应控制灯具开启。改造后公共区域灯具开启时间将显著减少。

二是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增设能源管理系统,可通过对各条用电支路的监控来帮助日常管理。依据配套的软件平台,做出节能诊断,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三是开展水平衡测试:对街道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依据专业公司出具的水平衡报告,挖掘节水潜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管理措施。

除了硬件方面的节能举措之外,街道还在办文办会上巧花心思,主要包括精简会议,实施每周会议安排制度,统筹各职能部门会议,   按照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能合并召开的会议不分别召开的原则;推行无纸化办公,充分利用PAD等电子产品,大幅减少纸张使用。此外,街道还将每周三定为无电梯日,停用街道内部电梯,倡导机关工作人员多走楼梯,多运动。

在四平地区,不仅街道率先垂范,带头推行绿色办公,为全社区节能减排做出表率,在社区中也有示范引领者,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上海市首批“低碳示范社区”,在两年多的创建过程中,社区积累起了一些“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经验和做法,摸索出了一批“实际效果优、项目预算低、群众反响好”的低碳项目。

例如:位于鞍山四村第三小区中央花园的雨水回收系统建于2011年,原先是一个景观蓄水池,由于地面景观蓄水池无流动设计,维护管理成本很高。居民反映从水池取水浇灌绿化极为不便,夏天又容易滋生蚊蝇。经历了两次修改,综合了多方意见,最终建成了如今的样子:将原来的景观蓄水池设计改为封闭蓄水池,收集的雨水从龙头直接出水,对系统中部分老旧电机等设备进行检修、更换,完善雨水回收系统的绿化灌溉功能。

在社区实施的多个低碳项目中,处处可以看到“第三方力量”的身影。四平路街道发挥辖区地域优势与资源优势,与同济大学园林景观学院、同济济辰科技有限公司、爱芬环保公益组织等多家单位以及个人深入开展协作,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创建模式。

例如:“我们的百草园”项目位于鞍山四村第三居民区中心广场,由可食地景、手握花园、螺旋花园、迷你绿乐园等多个部分组成,是四平路街道和同济大学开展深度合作打造的首个小型社区花园。在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探索了“政府引导、高校指导、居民主导”的共治模式,使居民在社区公共事务中,由“旁观者”向“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转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