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用活方志资源

2020年10月09日 10阅读 来源:上海杨浦市人民政府 2020/05/18

近日,由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区文化旅游局主办的“志鉴与乡愁”2020年杨浦区地方志法规宣传活动在杨浦区图书馆举行。

志鉴与乡愁——2020年杨浦区地方志法规宣传活动暨地方志成果展开展仪式上,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市年鉴学会会长生键红,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杨浦区副区长王浩等领导出席。区文化旅游局、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主要领导,各街道分管地方志工作领导和联络员参加活动。

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市年鉴学会会长生键红,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共同为“志鉴与乡愁——杨浦区地方志成果展”揭幕。

副区长王浩在致辞中指出,杨浦作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如何让杨浦的历史被更多人所知晓更是杨浦方志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杨浦把历史学习,特别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处处长黄文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茵喻向《杨浦年鉴》撰稿人员代表赠送纪念书签和纪念书籍。

活动由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黄伟一主持。

活动中,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向区图书馆赠送街镇志书和专业志书。

在这幢拥有近90年历史的旧上海市立图书馆老建筑里,开展仪式在开场诗“上海----出发或者远征火种的回归”中拉开帷幕,这首杨浦区为学好“四史”开展的“红色101回望初心,追寻真理诗歌征集”活动的一等奖作品,在两位朗诵者深沉、豪迈的诵读中,将观众带回百年前那群有志青年踏上的黄浦码头,让人们再次感悟到了杨浦这片红色热土上的初心情怀。

今年以来,杨浦区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对多年来杨浦区编撰的各类街镇志和专业志做了梳理,并选取了35种有一定年代的志书进行了影印复制,如《宁国路街道志》《龙江路街道志》《五角场乡志》《五角场镇志》和《杨浦卫生志》《杨浦文化志》《杨浦公安志》等,因区划调整,其中部分修志的街道、乡镇已不存在,志书具相当史料价值,这些影印件和部分原件将在杨浦区图书馆向有兴趣的大众开放参考阅读。据悉,本次活动共分为地方志成果展和专家论坛两部分,是518上海市地方志法规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

“志鉴与乡愁——杨浦区地方志成果展”通过30块展板,全面、系统和深入地介绍了杨浦历年方志工作成果,同时结合趣味性的地情知识以及上海、杨浦历史上的时疫防治等,增强可读性和时效性。

本次展览还展示了多本珍藏的历代旧志和地情书籍,如1901年出版的德文版《大清国》、1901年出版的英文版《亲近中国》、1910年出版的德文版《中国——中央帝国的前世今生》和早期中文版《上海自治志》《上海小志》等。随着疫情的趋于平稳,市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日益增加,区地方志办公室希望借此时机,让更多的市民通过本次展览,对方志产生兴趣,进而了解杨浦,了解历史,从方志中汲取历史,获得感悟。

据悉,“志鉴与乡愁——杨浦区地方志成果展”展期将至6月14日止,读者可到杨浦区图书馆1楼展厅观展。

开展仪式结束后,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在杨浦区图书馆讲授了《中国革命的“红色源头”——上海的革命往事》主题讲座。苏智良教授长期致力于上海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讲座中,他从一百年前,一批有志青年在陈独秀带领下,利用租界的缝隙作用,在老渔阳里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新渔阳里建立青年团,在三益里商议翻译《共产党宣言》,在成裕里印刷革命文献,在树德里召开中共一大讲起,娓娓道来一百年前上海城市面貌,阐释革命者为什么在租界闹革命,他们是如何发动中国革命等问题。

据了解,该讲座可以在5月18日前后,通过腾讯视频或杨浦地情网、杨浦史志微信等公众号进行收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