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石头文章”写风流

2020年09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保山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4/12/17

走进林霖铃简朴的工作室,没有华丽的装饰和陈设,一幅“石头文章”的横字幅挂在雪白的墙壁上,书橱和工作台一方摆满了奖杯、奖状和获奖证书,林林总总300多本(个);几件玉雕作品摆在工作台上,透出一种浓郁的玉文化气场。在中国玉雕界林霖铃被称为“获奖大户”,从业22年来,共有300多件作品获国家、省、市级奖,其中省级以上奖200余件(黄龙玉作品107件),其中《悄悄话》荣获上海“神功杯”创新金奖,《商山早行》荣获扬州“百花玉缘杯”金奖,《茶圣》荣获昆明“泛亚博览会”金奖,《天书》、《重生》荣获“玉满乾”杯龙陵黄龙玉雕刻大赛金奖;其作品被广东省博物馆收藏29件,捐赠宁夏博物馆收藏黄龙玉玉雕作品1件。2008年被评为福建省中级工艺美术师,荣获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雕刻家及福建省民间艺术家称号,2013年被评为云南省玉石雕刻大师。

1972年出生于福建省连江县的林霖铃父母都是玉雕艺人,自幼受家庭的熏陶对玉雕情有独钟,父母的耳提面命使其艺术禀赋得于健康发展,少年时代雕刻的寿山石作品多次参加市、县级展。1992年拜在中国艺雕大师林劭川门下系统学习寿山石雕刻技艺,出师后又到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并多次参加中工美组织的中国雕刻大师研修班进修培训,技艺大有长进,擅长寿山石、黄龙玉、翡翠、和田玉等玉石的雕刻设计。所创作的作品融圆雕、透雕、高浮雕等技法于一体,尤其善于因材施艺、因色取巧。其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独具创意的雕刻风格加上细腻的雕刻技法,使其作品生动形象,受到业界大师的认可和夸奖,也深受藏家和市场的喜爱。

1995年在福州自立门户成立了林霖铃玉雕工作室做寿山石雕刻。寿山石雕历史悠久,虽历经沧海桑田之后,题材、技法还有所使用的刀具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变,那就是要在玉石中注入艺术的属性和人的文化元素,这样的玉石才有灵魂。在福州几年间,林零铃玉雕工作室业务火爆,一件件作品抢滩占市,多件作品页省级以上展会中捧杯折桂,有的还被专家和收藏家收藏。

林霖铃的作品素材大部分采撷于实真的自然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而他的刻刀却是超越了自然,直达人物内心,注重对人物内心进行开掘,进行诗意性的放大。他着力于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折射出人物曲折幽深的精神世界,表现出人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状态,从而使现实生活得到最大程度的诗意化、哲理化的延伸。其作品形外之致、象外之意很是惹人玩味,时而给人一种浮生如梦般的幻觉,时而给人一种时空倒置的错觉,只觉得禅意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且歌且吟,吸引观者探寻。尤其是黄龙玉以其独具的“黄如金、红如血、绿如翠、白如冰、乌如墨”的特质,林霖铃赋予黄龙玉雕刻新的轨迹和生命。其作品《天书》页面上篆书“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作者借黄龙玉的瓦沟料之特点,随形写意,似一页页至理名言不停翻转,天人合一,是谓天书。《心中有佛》则因料施艺,独出心裁,灵活运用黄、红色过渡,将“万物皆有主,心中自有活佛”的理念勾画得张弛有力,诠释得逼真灵活。《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袒胸露腹,喜眉乐眼,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作品选用黄龙玉全红山料,运用圆雕技法,将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豁达与乐观展露无遗,让人爱不释手。

林霖铃坦言:黄龙玉对我们雕刻师来说是一种非常有创作空间的玉种,它包含着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灵性。我个人最擅长的是人物创作,选择适合人物创作的玉石原材料至关重要。合适的原材料能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人材合一”的艺术效果。在人物创作中巧色的运用十分重要,了解玉石的颜色分布并加于利用,可体现作品的色彩对比度,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以生命力。同时,注重人物的表情气度和精神气质的刻画以及神韵的表达、线条的流畅等等。在我每一次的创作过程中,黄龙玉艳丽的色彩、温润的质地总是会给我一个又一个的创作惊喜与灵感。

林霖铃善于捕捉人物独特的气质与神情,把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再以写意刀法和写实造型深度融合,定格虽是人物的瞬间风采神韵,但留给观者却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作品《悄悄话》一对和尙相拥在说“悄悄话”,他们是叙说遁入空门后的感悟,还是议论尘世间的纷扰,憨态可掬,让人产生联想。“对一个当代玉雕家而言,向古典回归并不意味着‘出世’,像古人般遁迹山林去远离现实生活。今天的艺术家更应该在远眺、俯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后,能认清本民族传统中属于人类整体的、精神性的东西,从而在真正的古典与真正的现代交叉点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林霖铃说。他的金奖作品《茶圣》、《达摩》、《天书》等作品诠释了这一理念。

千百年来的玉文化,都是以白玉、黄玉、青玉等单色玉为主流,而黄龙玉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黄龙玉以黄、红色为主色调,兼有白、灰、黑、绿等各种色调,其丰 富的天然色泽,很适合于雕刻各类题材,如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佛教故事等等。尤其是黄龙玉雕件可以利用两色乃至多色相接,浓淡层次的变化,巧妙彰显布局与构图丰富多变的层次感,其温润光艳的色泽,能使作品产生巧夺天工、浑然天成的效果。黄龙玉的出现,为“石文章”大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刀无常法,别出新机。出奇制胜的构思、夸张有度的造型、大疏大密的对比、洒逸鲜活的色彩,林霖铃的“刀法”创作的“文章”,让观者在“致广大”与“尽精微”兼有的风格中品味到““石头文章””的神韵。(雷 华 孙家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